臺積電17日舉行法說 市場高度關注 外資法人聚焦五大焦點
臺積電將於17日舉行法說,市場高度關注。美聯社
臺積電(2330)將於本週四(17日)舉行法說,市場高度關注。外資法人聚焦五大議題,包括:新臺幣升值對營運面的影響、今年資本支出是否有變、先進製程與封裝產能的狀況、人工智慧(AI)的後市展望、及「大而美法案」的影響等。
關稅與新臺幣升值等二大議題,是近來內外資法人以及市場投資人最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對臺積電基本面的影響程度,更是法人圈聚焦的重點。
事實上,外資圈近期所出具的臺積電個股報告中,均已陸續曝光最新的估算數據。如摩根士丹利(大摩)證券指出,第2季新臺幣強升10%,將對臺積電毛利率造成逾3%的衝擊,使下半年毛利率,由原先預估的58%-59%調降至55%-56%。
而匯率升值也將對臺積電的獲利造成影響,大摩因匯率升值已率先調降臺積電今明兩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各6%、12%,調降後EPS各爲55.01元及64.61元;大和資本預期匯率問題雖影響臺積電第2、3季新臺幣營收,但這只是短期問題,對長期性獲利並無傷害。
資本支出方面,高盛認爲在17日臺積電法說將無重大驚喜,包括今年美元營收年增 20% 中段水準、與380 至 420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等目標,均將大致維持不變。高盛估臺積電今年美元營收成長預估維持年增 28.7%不變。
在先進製程方面,高盛認爲,2026年臺積電的最大利多,主要是5 奈米以下製程價格將年增 3%、CoWoS 封裝價格則年增 5%。此外,智慧機導入2 奈米制程的需求可能超出預期,將成爲推升臺積電明年營運成長的重要動能之一。
而在AI的後市展望方面,花旗證券預計 GPU 將繼續佔據主導地位,ASIC 也將持續成長。2026 年下半年開始,AI晶片將過渡到3奈米制程,將帶來平均售價的顯著增長、更大的晶片尺寸和更強大的運算能力。雖然出貨量成長將放緩,但價值成長將持續加速。
對於臺積電而言,摩根大通(小摩)證券認爲,與三個月前相比,臺積電的基本面需求動能更爲樂觀,主要成長動能來自 AI 需求強勁與Apple 訂單削減幅度有限。小摩預估臺積電今年美元營收將年增29%。
至於「大而美法案」方面,大摩認爲,該法案將半導體稅額抵免由原本的25%提升至35%,臺積電符合資格,將因此受惠,加上臺積電承諾投資美國晶圓廠,有望提高獲得關稅豁免的機率,將有助降低臺積電在美擴產的獲利壓力。
延伸閱讀
臺積電7月17日法說 第2季獲利、本季業績展望同受矚目
輝達 CEO 談半導體課稅議題 黃仁勳:美科技業挺得過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