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上2萬8⋯國民財富平均增74萬元?網嘆:沒臺積電沒感覺

臺積電27日開盤站上1500元。中央社

臺股10/27盤中一度衝上28196點、刷新歷史,帶動市值突破91兆元,引爆PTT熱議。討論焦點集中在「平均增富」的解讀爭議與「是否上看3萬點」:不少網友以戲謔語氣自嘲「我拉低平均」、質疑平均數失真,也有人直言本波漲勢主要來自權值與AI受惠族羣,非全面普惠。

根據媒體報導,今年以來臺股市值較2024年底增加17兆元、約23%;單日市值增逾2.2兆,其中臺積電貢獻近1.3兆、年內累計約11兆,佔增量約65%。若扣除臺積電,市值僅增約6兆;並稱以總人口與股民數推估,人均潛在增幅分別約74萬元與130萬元。臺積電盤中追平歷史高點1,500元,鴻海亦攻至249元。

一名網友在PTT轉貼新聞,他認爲臺股創高顯示資金與信心強勁,換算今年「平均」增富可觀,向板友拋問題,好奇問「指數是否續攻30,000點?」並就後市與投資策略分享看法。

留言共識面,多數網友強調此波爲權值與AI資金行情,「手上沒臺積電感受不深」;亦有人主張分散投資、指數化佈局即可「躺贏」。部分看多者認爲「年底三萬不是夢」、正二與臺積電相關ETF續有表現。

不同意見與延伸討論則指,將總市值除以人口的「平均」缺乏統計意義,尚未反映外資與大戶持股結構、中位數分配,更可能放大FOMO情緒;另有聲音提醒估值與產業輪動風險,建議以紀律分批與停利停損管理,切勿因標題式「平均增富」而情緒化追價。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