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狂飆再創25,541點新高 市值型 ETF 竄出頭
臺股多頭氣勢如虹,繼昨日站穩二萬五千點大關後,11日再度刷新紀錄。受惠於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2330)8月營收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的利多消息激勵,大盤開盤即跳空大漲,盤中最高觸及25,541點歷史新高價位;半導體族羣成爲盤面焦點,儘管收盤漲幅收斂,但市場資金動能依舊豐沛。
回顧昨日,臺股在臺積電、鴻海(2317)等權值股領軍下,終場大漲337.41點,收在25,192.59點,不僅穩穩站上二萬五千點整數關卡,更讓臺股總市值歷史性地突破80兆元大關,成交量同步放大至近5,234.65億元,爲這波多頭行情寫下重要里程碑。
然而,指數雖在AI狂潮帶動下屢創新高,個股表現卻呈現極端分化,形成「指數強、個股弱」的格局,大幅增加了投資人的選股難度。在此市況下,具備分散風險特性的市值型ETF,逐漸成爲市場資金追逐的焦點。
據CMoney統計,截至9月10日,市值型ETF中,富蘭克林FT臺灣Smart ETF(00905)以13.4%的年內報酬率異軍突起,富邦臺50(006208)也有12.6%。若將時間拉近至近三個月,00905的領先優勢更爲顯著,繳出超過17%的驚人漲幅,績效亮眼。
面對臺股持續創高的多頭格局,法人觀察,當前市場正經歷兩大結構性轉變。首先是「基本面與股價的背離」,全球企業盈餘成長動能普遍放緩,但股市卻因市場對聯準會(Fed)的降息預期及未來題材的憧憬而持續上攻。
其次是「市場廣度的極端收斂」。儘管指數在少數巨型權值股的帶動下不斷攀升,但整體市場中,股價能站穩在200日線(年線)以上的公司比例,卻處於約25%至30%的歷史相對低檔,形成少數企業獨舞的「一個人的武林」局面。
法人強調,這場由AI產業驅動的資金派對,其結構性成長動能確實不容小覷。他指出,臺灣7月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額已從過去的190億美元躍升至240億美元,預示相關供應鏈的營收動能至少能延續到明年中。在這樣極端分化的市場中,「選股不選市」的時代已然來臨。傳統單純依賴市值大小的配置策略,恐過度集中於少數大型股,而錯失了其他基本面優良的「隱形冠軍」。
理財專家也指出,部分ETF如00905採取Smart Beta多因子策略的ETF,能在維持一定龍頭股權重的同時,同時發掘價值被低估的潛力股。在當前「個股殊死戰」的市場環境下,投資人應仔細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深入瞭解各檔ETF背後的選股邏輯與策略差異,才能在多頭行情中,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