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科技ETF 擺脫熊抱 AI 趨勢不變 逢低分批佈局
AI示意圖。(路透)
關稅變數衝擊下,臺股4月初重挫,接着出現跌深反彈,電子股在此波反彈中急行軍。投信法人認爲,此波大跌乃「人爲熊市」,在融資大減以及關稅利空大致反應之後,預料隨美國科技大廠公佈財報,市場可望迴歸基本面,帶動臺股科技ETF表現。
凱基臺灣AI50(00952)ETF研究團隊表示,電子股對關稅政策敏感度相對高,加上科技類股是去年漲勢最亮眼的族羣之一,因此在這波評價修正中首當其衝。不過近期科技股的震盪是反應關稅的不確定性,並非出現AI泡沫疑慮,隨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公佈財報,顯示全球各大科技巨頭仍持續投入AI伺服器建置以因應運算需求。
臺股科技ETF本波反彈漲幅十強
在晶圓代工、伺服器製造與零組件等領域具備高度技術門檻與一定市佔率的臺灣相關供應鏈,可望持續受惠。AI仍爲各國發展重點,長線趨勢商機可期,可趁近期震盪之際逢低伺機分批佈局,建立部位參與AI趨勢後市成長契機。
統一臺股增長主動式ETF擬任經理人陳釧瑤表示,Google上週公佈的財報亮眼,全年資本支出並未調整、維持750億美元,帶動臺股AI類股表現。本週微軟、META、亞馬遜將接棒登場,四大CSP對資本支出的看法將是觀察重點。
長線來看,國內外科技大廠2025年在AI相關資本支出,除了算力需求持續提升,也更重視先前投資的回收,並積極建設應用端,使半導體市場由ICT需求驅動轉向由AI應用推動。AI硬體需求強勁,帶動全球CoWos需求量,臺股半導體供應鏈受惠。
人形機器人部分,陳釧瑤分析,因應大缺工時代來臨,加上硬體技術成熟、晶片效能進步及AI技術突破,預計2032年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市場規模將達660億美元,2024年至2032年之間的複合年增率高達45.5%。由於臺廠擁有人形機器人完整供應鏈,具備高品質、高精度與耐用性的解決方案,成爲國際廠商青睞的合作對象。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