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基金衝 主動式勇冠三軍
臺股今年表現強勢,前三季各類臺股基金以主動式臺股ETF基金平均逾3成的報酬率表現最佳。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來各類臺股基金平均績效
臺股今年表現強勢,回顧前三季各類臺股基金表現,其中以新型的主動式臺股ETF基金平均逾3成的報酬率表現最佳,其次爲中概股型基金平均28.98%的報酬率,另外包括科技型、中小型和一般股票型基金平均都有2成以上的表現。投信法人預期,臺股在AI影響力持續擴大下持續高檔震盪機率高,投資人仍可以透過定期定額方式持續投資。
羣益投信研究團隊表示,電子產業獲利成長保持樂觀態度,在AI影響力持續擴大下,臺灣最強的半導體與硬體相關概念股皆爲最受惠的廠商,唯獨在川普2.0下強大灰犀牛態勢中,資產配置需靈活調整。中長線而言,企業獲利回到成長軌道,臺股產業庫存逐漸恢復健康,臺股基本面有支撐,對臺股後市仍持正面看法,因此若盤勢有回檔建議可採取逢低買進策略。
主動羣益臺灣強棒(00982A)經理人陳沅易指出,觀察2010年以來,臺股10月至12月的上漲機率爲73%、60%、87%,在AI狂潮延續下,今年第四季臺股表現可期。後市着重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重點,整體指數目前位於評價區間上緣,持續AI類股輪動可期,低位階股票近期多點開花,現階段投資人可聚焦具備科技趨勢以及定價權強的企業,並避開低加值出口製造、建設類股,非電族羣則可關注內需、零售消費相關類股。
安聯臺灣高息成長主動式(00984A)基金經理人施政廷認爲,臺股進入第四季傳統旺季,對偏好高股息的投資人而言,不能只看配息率,總報酬表現更該長期被關注;而對偏愛成長股的投資人來說,AI是長期趨勢,但短期亦須關注估值風險。
展望第四季,AI長期趨勢不變,短期雖可能面臨短線漲多修正壓力,但AI產業革命大方向確定不移;其次,供應鏈重組機會,地緣政治推動供應鏈分散化,對臺灣製造業是長期利多;第三是資金迴流趨勢,亦可留意外資對亞洲股市重新評價所帶來的潛在機會。2026年企業獲利預期有上修趨勢,有望支撐第四季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