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高息 ETF 穩穩賺 多檔標的繳出翻倍報酬率
隨着臺股近年來搭上AI升級趨勢的特快車,臺股高股息ETF也默默交出「翻倍」的表現。聯合報系資料照
觀察規模前五大季配高股息ETF報酬率(以市價含息計算)翻倍所花費的天數,其中,元大高股息、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臺灣高息低波、大華優利高填息30分別花費1,063天至4,373天不等的時間報酬率就達陣100%。
大華優利高填息30是自2022年11月24日掛牌以來,至今用不到三年時間,含息報酬率就正式突破100%,代表投資人若從上市第一天就投入的資金,現在已經成功「翻倍」。除了本身的選股邏輯會挑選出具配息力且能填息的雙策略外,近年來臺股表現相當亮眼也扮演關鍵角色。
就當前市場觀察,AI仍是市場最強趨勢,大華優利高填息30經理人郭修誠表示,以當前成分股分析,鴻海、漢唐、京元電子等成分股皆是明顯的AI受惠股,其中鴻海和京元電子皆是在7月換股時的新增成分股,7月以來股價分別上漲超過50%、73%,漢唐則是長期的重點持股,今年股價一度突破千元大關,近期雖回落,但今年以來報酬率也近75%,激勵大華優利高填息30報酬翻倍。
目前臺灣有約900萬人投資高股息ETF,長期以來,市場上對高股息ETF常有「只會配息,但漲不動」的刻板印象,然而,這與成分股填息率有很大的關係。郭修誠指出,挑選高股息ETF時,需要同時衡量配息與總報酬表現,高股息ETF也能繳出配息、股價雙贏的成果。
國泰永續高股息經理人江宇騰表示,自2024年以來,國泰永續高股息近六次的填息表現,合計填息率83%,填息次數達五次。他提醒投資人,配息率並不代表ETF的報酬率,如果沒有填息的話,即使有再高的配息,也無法帶來實質的報酬。因此投資不能只以殖利率爲訴求,也要同步留意週轉率與費用率等投資成本,纔不會顧此失彼,錯失累積資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