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丹娜絲淹水區注意 防類鼻疽別穿拖鞋清家園

颱風丹娜絲過境,臺灣部分地區淹水、積水,去年臺風凱米襲臺造成10餘人因類鼻疽喪命仍歷歷在目,疾管署今天提醒,清理家園勿赤腳或穿拖鞋,避免感染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等。

颱風丹娜絲帶來強風豪雨,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發佈新聞稿提醒,颱風過後應落實防疫措施,民衆易因接觸污水、污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而導致感染登革熱、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及腸道傳染病等風險。

其中類鼻疽須特別留意,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今天向媒體說明,去年受颱風淹水影響,全年本土類鼻疽119例,其中24人死亡,這是自2002年起統計類鼻疽疫情以來,病例數與死亡數皆創歷年之最。光是颱風凱米襲臺後1個月就出現69例個案、13例死亡,是史上引發最多個案的颱風。

羅一鈞表示,今年1至6月累計17例本土類鼻疽,也是歷年同期新高,而且13例集中發生在1至4月。因類鼻疽潛伏期可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之久,研判今年初案例可能與去年下半年多達4個颱風襲臺有關,潛伏期較長的病例在今年初才發病。

羅一鈞提醒,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羣,感染類鼻疽後重症機率較高,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降低感染機會。

羅一鈞呼籲,民衆清理家園時務必穿着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以防感染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破傷風等傳染病。

另外,風災後1周爲登革熱防治關鍵期,降雨後易造成環境中產生積水容器,孳生病媒蚊,羅一鈞提醒民衆主動巡檢居家環境,落實「巡、倒、清、刷」,仔細巡視戶內外容器,將積水倒掉並澈底清除,留下的器物也要刷洗去除蟲卵後,妥善收拾或予以倒置。

羅一鈞提到,南高屏民衆需特別注意「二溝」,也就是俗稱天溝的屋檐排水槽,以及俗稱屋後溝的屋後防火巷水溝,容易成爲埃及斑蚊孳生死角,雨後須特別檢查,有積水須立即清除或投藥,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及感染登革熱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