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肥舉辦創新緩控釋肥論壇以科技肥料實踐減碳、增效、永續共榮

臺灣肥料(股)公司創立近80年來長期穩定供應全國七成以上肥料。爲呼應國家淨零碳排政策,積極創新研發「緩釋型」與「液態緩釋型」肥料(簡稱緩釋肥),因爲科技新肥精準施作展現優異肥效而廣受全國農友使用和大力肯定,且協助農民「省工、省時、省肥又環保」,臺肥引領智慧減碳農業新潮流以科技養分管理實踐「減碳、增效、共好」的新農業模式。

臺肥公司特於今(29)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農業韌性-創新緩控釋肥論壇」,邀集包括農業部、環境部、農糧署、臺大、成大、中興等產學研機構及各縣市農會代表,甚至邀請到歐洲企業CEO等國際專家共同探討緩控釋肥創新技術與農業減碳策略,吸引逾300位產官學研與農民代表共襄盛舉,農業部司長莊老達亦出席以行動力表支持。

臺肥董事長李孫榮致詞 吳榮邦/攝影

農業部司長莊老達以行動出席論壇並致詞 吳榮邦/攝影

農友分享使用緩釋肥心得 吳榮邦/攝影

論壇吸引爆滿人潮 吳榮邦/攝影

論壇現場更以大螢幕播放「緩釋肥」這個優異科技新肥詳細介紹以及多位田間試驗農友分享心得現身說法外,同時也舉行農民頒獎,由臺肥董事長李孫榮親自頒發感謝狀感謝農民對緩釋肥的肯定與回饋,並且也舉行友善大地啓動儀式。

臺肥董事長李孫榮(右)頒發感謝狀給農民 吳榮邦/攝影

臺肥董事長李孫榮(右)頒發感謝狀給農民 吳榮邦/攝影

臺肥董事長李孫榮(右)頒發感謝狀給農民 吳榮邦/攝影

臺肥董事長李孫榮(右三)與農業部司長莊老達(中)與農友頒獎合影 吳榮邦/攝影

友善大地啓動儀式 吳榮邦/攝影

農業部司長莊老達於論壇開場指出,政府照顧農民,積極推動「精準施肥」政策,將緩控釋肥視爲提升農業韌性、邁向2040淨零排放的關鍵技術,並肯定臺肥長期投入研發與推廣的領導角色。隨後李英明技正進一步說明肥料方向,並大力感謝臺肥多年來提供技術支援與吸收原物料漲幅,協助肥料實名制落地推動,是農友的長期夥伴及支持者。論壇中還特邀德國專家分享MU技術於歐洲市場的應用成果。多位國內學者並針對政府推動「精準施肥」、補助制度及田間減碳效益提出建言,期在兼顧經濟效益與環境永續間取得平衡。

臺肥董事長李孫榮致詞表示,臺肥自1946年創立到現在已度過近80年,一路走來始終秉持「臺灣最大肥料製造商和供應商」及「兼顧照顧農民使命」的角色自居,不論環境如何變遷,臺肥始終跟農民朋友站在一起,時至今日臺肥每年穩定供應一年超過60萬公噸肥料滿足全國70%農業需求,即使面對疫情、地緣政治乃至國際原物料劇烈波動下,臺肥仍然堅信一貫並不計盈虧確保穩定供應照顧農民。話鋒一轉,李孫榮以近日掀起全國豬瘟波瀾政府所面對的挑戰期許能度過難關,同樣的李孫榮也認爲農業也面臨一些挑戰,包括缺工日益嚴重、極端氣候持續頻繁以及減碳永續議題成爲全球責任,他強調說:「面對這些挑戰,臺肥不退縮、選擇因岸而上,全力以赴」。

李孫榮指出,臺肥不僅是一家傳統肥料上市公司,更是臺灣農民永續轉型重要夥伴,臺肥配合國家政策推動循環經濟和乾淨能源佈局,且持續逐步推展中。在他催生下所成立的「臺肥研究院」開發這項劃時代科技新肥,他除了感謝研究所同仁不眠不休的辛勞外,也呼籲國人一起努力共同推廣緩釋肥,對大地保護就是對土壤的尊敬。

李孫榮爲美國德拉瓦大學環工博士,熟悉環境保護與土壤健康。他表示,臺肥將以「友善大地、科技新肥」爲核心,推動循環經濟與綠能雙軌發展,協助農民提升產量與品質,實現低碳永續。在迎接80週年之際,臺肥將從傳統肥料供應者轉型爲結合綠能與智慧農業的永續企業,與產官學研及同業攜手邁向「淨零農業、永續共榮」的新時代。

李孫榮致詞最後強調,面臨臺肥近80年來重要時刻,臺肥會更堅定持續深李孫榮致詞強調,面臨臺肥近80年來重要時刻,臺肥會更堅定持續深耕、穩健經營,創新驅動轉型以綠色實踐永續,攜手農民朋友,政府、產學界、股東以及社會各界,一起爲臺灣農業永續和韌性來努力,讓臺肥不只是農民靠山,更是守護土地、守護臺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