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這2鄉鎮成軍艦名守護臺灣 海軍曝命名由來

海軍新型救難艦「大武艦」(571)日前拖船訓練操作失當致拖纜纏絞意外引起關注,但這熟悉的艦名才發現是源自於臺東大武鄉。本報資料照/記者陳正興攝影

海軍新型救難艦「大武艦」(571)日前拖船訓練操作失當致拖纜纏絞意外引起關注,但這熟悉的艦名才發現是源自於臺東大武鄉,而除了大武艦,另4年前服役的「塔江艦」也是取自臺東達仁鄉塔瓦溪,讓2鄉親與有榮焉,直呼「家鄉能保衛國家當然驕傲」。

海軍官員表示,大武艦的命名是由船公司以臺東大武鄉爲本艦命名,象徵整軍經武、我武維揚,發揚不畏艱難之精神協助各型遇難目標;至於2020年12月15日服役的塔江艦,艦名首字取自臺東達仁鄉的塔瓦溪,該排灣部落族人天性具有不畏艱難,驍勇善戰的狩獵文化精神,足堪海軍官兵效法。

「大武艦」在去年10月23日正式服役,具有速度快、機動力佳、自動化作業能力高、拖帶拉力大等特性,遂行艦艇救難、拖帶及與水下失事物體打撈等任務功能,不過,日前拖船訓練操作失當致拖纜纏絞意外引起關注,有民衆才發現艦名是源自於臺東大武。

「看新聞才知道大武艦的命名是來自家鄉。」大武鄉陳姓鄉民說,自己家鄉的名字被海軍用來給船艦命名,當然高興,能保衛國家、守護家園當然驕傲。另有鄉民表示,國艦國造守護臺灣,他都支持,家鄉名成了艦名,更支持海軍,面對大陸軍事挑釁,我們有大無(武)畏精神。

達仁鄉林姓鄉民說,塔江艦也好,大武艦也好,都代表着南迴鄉鎮保家衛國不分你我他,命名不是很重要,艦艇性能好不好纔是重點,他相信國軍訓練有素,能把2艘戰艦好好發揮。

另一名退役海軍軍官表示,過去船艦命名都以民族英雄或中國地名爲主,但通常實務上不會用艦名稱呼,而是用舷號,目前新船艦命名,也有所改變,都取臺灣地名,不僅更具意義,也比較可受民衆認同,符合臺灣價值。

2020年12月15日服役的塔江艦,艦名首字取自臺東達仁鄉的塔瓦溪,該排灣部落族人天性具有不畏艱難,驍勇善戰的狩獵文化精神,足堪海軍官兵效法。圖/翻攝自軍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