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 漢媳婦被認同 獲刺排灣族手紋

出身漢族的陳淑美,嫁入排灣族貴族家庭後投入陶藝傳承,獲得部落肯定,破格授予刺手紋資格,並採傳統拍刺方式完成雙手手紋。(蕭嘉蕙攝)

原生漢族的陳淑美,嫁入臺東縣金峰鄉排灣族Paramram貴族家庭後,隨婆婆學習陶藝並承接工作室。多年耕耘不僅獲得部落認同,更破格獲刺手紋資格,由全臺唯一的拍刺師宋海華親自操針,歷時8小時完成全手圖紋。她形容「刺下圖騰的瞬間,不只是疼痛,更感受到文化的呼應與肯定。」

陳淑美的婆婆因早年社會動盪、部落遷徙,錯失承襲長輩手作技藝的機會,2003年毅然創立「比魯工作室」,盼將遺憾化爲延續,讓陶工藝代代相傳。

陳淑美坦言,原本只想當個家庭主婦,直到丈夫因病提前退休,才決定陪伴丈夫一同投入工藝創作,「一開始只是幫忙,但慢慢地,做得愈久,就愈覺得心甘情願。」

不僅如此,陳淑美還曾重返校園,就讀時尚設計系,盼將排灣族陶甕、陶珠與服飾設計推上國際舞臺。在傳承工藝的過程中,她漸萌生刺手紋的念想,與丈夫反覆討論長達5年,才真正下定決心。她說,「一開始很怕,但心裡一直很想去做,婆婆最後也首肯。」

「手紋」是排灣族女性身分與榮耀的象徵,須經部落領袖同意方能紋刺,陳淑美成爲罕見獲認可的漢族媳婦。她回憶,「當圖騰紋進皮膚的那一刻,我的心雀躍得像個孩子,彷彿整段過去的旅程,都在那瞬間得到呼應與肯定。」

陳淑美忍痛8小時完成雙手紋刺,有土地、河川、山脈圖騰象徵自然依歸;頭飾紋標誌她的已婚婦女身分;3個圓點分別代表上天、父母的祝福與少女的祈禱。她說,「每一個紋路,都是一段生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