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慢經濟理念引共鳴 雲林縣府團隊跨縣交流共學治理經驗

▲雲林縣府赴臺東取經慢經濟與生育政策。(圖/記者楊晨東翻攝)

記者楊晨東/臺東報導

隨着地方治理日益重視文化與生活品質,臺東縣政府以「慢經濟」爲核心的發展理念逐步獲得各界肯定。雲林縣長張麗善於8月7日率領副縣長謝淑亞及縣府一級主管與相關同仁前往臺東進行爲期兩天的縣政交流,針對生育政策、文化美學、青年返鄉、人口策略、數位治理等議題,展開深度討論與經驗分享。

此次交流由臺東縣長饒慶鈴與張麗善共同主持,臺東縣府首先介紹「打造安心生養環境」的整合服務措施,涵蓋懷孕、育兒至學齡階段的縣政支援。民政處、社會處、教育處與衛生局共同簡報縣府如何資源整合,提供在地家庭更具支持性的環境。文化處則分享近年推動的「整個臺東都是美術館」理念,透過藝術下鄉、多元藝文活動,讓美學自然融入山海日常,營造生活即藝術的城市氛圍。

雲林縣政府則以「萬寶龍計劃」介紹其在人口與青年政策上的佈局,強調青年返鄉、育兒支持及地方創生的推動策略,並預告將於10月18日舉行的114年全國運動會,誠摯邀請臺東縣府共襄盛舉,促進縣市體育交流與觀光互動。

數位治理方面,兩縣也展現跨域合作的新契機。自8月1日起,臺東TTpush平臺已可跨區接收雲林幣,象徵地方政府在數位應用與民衆互動上的積極創新,未來也盼新北市加入此合作網絡,進一步實現區域串聯與資源共享。

除了政策討論,雲林縣府團隊也深入體驗臺東觀光魅力。交流當日晚間,雙方一同前往臺東國際地標參與熱氣球光雕音樂會,感受臺東夏季觀光盛事的魅力。8日,行程延續至鹿野高臺搭乘熱氣球,並參訪江賢二藝術園區,實地感受臺東自然與文化交織的生活質地。

臺東縣長饒慶鈴表示,「慢經濟」是一種以人爲本、循序漸進的發展策略,希望讓政策真正走入日常,與人民生活連結。此次與雲林縣政府的交流涵蓋多元面向,從育兒到文化、從體育到科技,不僅展現彼此的治理成果,也激盪出更多創新合作的可能性。

臺東縣政府表示,地方治理的挑戰多元,跨縣市的對話有助彼此借鏡與學習。此次與雲林縣的互訪交流,不僅促進政策觀念的流動,更展現出地方政府主動合作的企圖心,未來將持續深化跨域協作,爲打造永續、宜居的生活環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