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富岡兩沉箱工程延宕6年 議員催
位於臺東縣卑南溪出海口,用於富岡漁港港堤防災修工程的2座大沉箱6年來仍爲待拖狀態,臺東多名縣議員14日爲此質詢臺東縣政府農業處。(蔡旻妤攝)
臺東縣卑南溪出海口造價近4000萬的2座沉箱原欲作爲富岡漁港港堤防災修工程的海底基礎,卻在岸邊閒置6年,對此,國民黨古志成、無黨董昌華、無黨王姷力等縣議員14日就此議題質詢,臺東縣政府農業處長許家豪迴應,礙於技術問題仍未解決,預計明年可完成。
富岡漁港東港堤2016年因颱風巨浪毀損,海底沉箱被掏空、位移,縣府爭取中央補助3.2億元整修,其中2座約5層樓高、重量逾百噸的沉箱預計投放置海底作爲工程基礎,但迄今仍爲待拖狀態,不少民衆目睹2座巨大沉箱從水平逐漸傾斜,笑稱「這是臺東版比薩斜塔」。
許家豪表示,富岡漁港海堤下壞掉的2座舊沉箱底下有所謂的聚集混凝土,原本廠商以爲可以輕易打掉,未料非常難處理,而原設計水深須至負16米,後來一直挖只能挖到負12米,中間有非常多變化,加上多次遇到海象不佳影響,工程無法順利進行。
古志成質疑縣府浪費公帑且工程控管有疑慮,「2座沉箱花費近4000萬元,6年了擺在那邊都沒有用,這在鄉下都可以做200條農路了!」且2座沉箱看似快要沉沒,颱風期將至,呼籲縣府設法儘快解決。
王姷力建議縣府在初步設計規畫時就先預估工程面臨的困難點,讓民衆眼睜睜看着沉箱沉沒,實在觀感不佳。董昌華則呼籲縣府必須積極處理,「該解約就解約,否則對於整個工程推動沒有意義」。
許家豪指出,目前國內廠商能夠處理沉箱安置技術層面問題能量有限,加上必須與大自然對抗及搶時間,縣府除和廠商協議解約外,並持續清除水底障礙及投放沉箱,預計明年完成。
環團認爲,卑南溪口是保育類夏候鳥小燕鷗及燕鴴的繁殖地,巨大沉箱影響海流及堆砂,恐縮減其繁殖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