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反風機 部落傳播凝聚共識

臺亞風能八月十二日在大武舉辦風力發電環境影響說明會,上百位民衆現場拉布條抗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亞風能及旗下兩家公司主導在臺東南迴沿海及東海岸設置五十八部大型風力發電機,引發地方強烈抗議,經濟部、環境部雖發函給臺亞風能等業者表達地方反對開發的訴求,但自救會希望收到中央停止業者開發的回函,纔算有憑有據。

南迴反風電自救會發起成員潘美緣說,去年底傳出南迴要設置卅三部風機,地方還未警覺,直到今年四月東海岸也要設風機才引起強烈反彈及民代關注,但「這場仗要怎麼打?」讓她憂心,趕緊號召志同道合朋友一起對抗在地方運作已久的廠商。

八月十二日廠商開說明會,潘美緣說,沒想到反對者踊躍參加,地方大老帶頭抗爭,讓大家燃起信心,阻擋廠商過水式的溝通流程,他們發起連署書表達堅決反對風電立場,透過環權律師代爲擬文發函給經濟部、環境部及臺東縣政府,雖然中央已發函給業者表達不支持、不鼓勵,但難保業者會重新再來,希望本月十二日能收到三個機關回函確認停止開發,不然一定抗爭到底,甚至結盟北上凱道。

東海岸長濱鄉自救會成員阿美族Kacaw說,爲喚起部落對風機案的重視,自救會舉辦座談,向部落長輩說明風機產生低頻噪音跟眩影的危害等影響生活的衝擊,雖然老人家不太瞭解,但部落不能沒有行動,因此,他借重傳統的力量,也就是透過阿美族特有的年齡階層分工,透過網絡社羣,讓各年齡階層很快知道議題進展,甚至可動員青年返鄉參與。

Kacaw說,能源轉型應該回應部落與在地社區的生活與生態脈絡,而不是被動接受。如果廠商要取得陸域風電開發權,部落諮商同意權是最後戰場,各個部落應該慎重面對這個問題。

長濱鄉面包店老闆娘說,今年四月聽說成功鎮至長濱鄉要設廿五部風力發電機組,成員在羣組發出告急文,沒想到轉貼網路被轉發近四千次,許多人受到感動,紛紛響應支持拒絕開發,引起很大回響。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律師黃馨雯說,就她所知,中央對陸域風電的立場,只要地方有反彈就不會推,地方反彈聲音一定要傳達到中央,所以發動連署。

黃馨雯說,從臺東到屏東及宜蘭設置陸域風機,中央應知道造成整個東部地區及屏東地方上很大的反彈,處理方式與態度有所改變,她認爲經濟部及環境部的態度應該是不會同意推這個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