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部落青年辦數位火塘論壇 讓AI成部落文化、產業助力
臺東大建和部落青年團今(17)日在建和書屋舉辦「數位火塘」論壇。(蔡旻妤攝)
臺東大建和部落青年團今(17)日在建和書屋舉辦「數位火塘」論壇,從「文化主體性」、「瀕危語系」與「產業數位化」3個多元觀點,探討AI對部落的公共重要性,邀集各地關心部落議題的青年齊聚,讓AI成爲部落文化保存、產業發展與學習模式的助力。
部落傳統學習強調「人要先到」,透過親身參與、與土地互動以內化文化,而AI時代的速成學習,則可能導致文化靈魂的流失。部落青年團成員古昀澤表示,族語e樂園以網站形式保留族語的文字、語言,如今AI時代來臨,傳統部落文化在當代可能有新的保存方法。
臺東大建和部落青年團今(17)日在建和書屋舉辦「數位火塘」論壇。(蔡旻妤攝)
魯凱族青年柯念竹(左)今(17)日到臺東建和書屋參與「數位火塘」論壇。(蔡旻妤攝)
臺東大建和部落青年團今(17)日在建和書屋舉辦「數位火塘」論壇。(蔡旻妤攝)
古昀澤提及,AI大數據的資訊內容真僞,也讓部落憂心文化遭到誤植,她說「在ChatGPT、Claude查詢建和部落,竟顯示爲阿美族部落(正確爲卑南族),這也凸顯弱勢少數的族羣在大數據中資訊不足且容易被誤用」因此數位、AI工具如何正確進入部落,並取得好的平衡,是值得討論的議題。
參與學員楊佳平強調,在AI流行的過程當中,AI變成某一種浪潮,大家好像是被推着走的,但她認爲這只是工具,「應該是我們去使用它,而不是被它們使用,由我們去創造它使用的方式」。
看着手冊上滿滿的AI工具,在成功大學原資中心工作的排灣族青年柯念竹說,「那這些東西究竟要怎麼使用,我也是帶着好奇心來學習」,期望透過集思廣益,讓部落的語言、產業及文化學習的路徑,藉由AI工具,進而達成有效的傳承。
論壇以「從火塘到螢幕」爲主軸,討論如何讓AI協助記錄語言、轉譯古謠,並建構智慧學習平臺,發展在地數位產業,成爲文化保存與創新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