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標案爭議! 預算暴增65億遭疑護航廠商
▲臺電董事長曾文生說,臺電累計虧損已經達到4,369億元,希望政府編列預算支持,填補財務黑洞。
圖文/鏡週刊
屋漏偏逢連夜雨,累計虧損逾4,300億元的臺電,上週二(9日)發生高雄興達火力發電廠爆炸案,是否影響電力供應引發各界關注。除虧損、電力供應問題外,臺電近期也爆出標案爭議,本刊接獲廠商陳情,指控臺電去年底通過臺中到通霄的海底輸氣管線標案,因採取最有利標,讓預算暴增65億元,導致要多付出21%的工程款,等於讓虧損雪上加霜、全民買單。但臺電強調,採價格標也會有廠商倒閉風險,寧願用合理價格,讓工程如期完工。
「截至今年6月底爲止,臺電累計虧損高達4,369億元,是臺電財務上的最大問題,希望行政、立法機構能一起考慮,透過政府編列預算支持,填補4千多億元的財務黑洞。」上(8)月25日,臺電董事長曾文生憂心忡忡地對媒體表示。
據臺電公佈資料顯示,從2022年開始,臺電每年都處於虧損狀態,至2024年累計虧損就超過4,200億元,負債比超過9成,如果財務問題未能改善,將面臨破產窘境。
▲臺電海底輸氣管線標案遭爆門檻訂太高,導致得標金額比預算高65億元。圖爲通霄火力發電廠。(翻攝大將作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就在各界關注臺電虧損是否因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甚至需要調漲電價挽救破產問題之際,近日卻有參與臺電標案廠商向本刊投訴,去年底臺電截標臺中到苗栗通霄的海底輸氣管線標案,竟爆發把門檻資格訂得太高,導致參與競標業者有限,欠缺競爭機制,最後得標金額竟比預算足足高出65億元。
臺電這項「臺中到通霄海底輸氣管線工程」,是政府希望降低燃煤發電比例,將天然氣作爲基載發電能源,除了在桃園觀塘興建第3座天然氣接收站(三接),爲配合「通霄電廠二期更新改建計劃」而興建的兩條36吋海底天然氣輸氣管線工程,旨在將臺中港天然氣接收站的天然氣直接供應至通霄發電廠的燃氣機組,以確保發電用氣穩定,讓全臺的天然氣供應系統更具韌性。
「這次臺中到通宵的海底輸氣管線標案,存在許多不合理,一開始標案遭到歐洲供應商Boskails的影響與操控,導致門檻限制狹窄,投標業者不足導致標案4次流標,雖然臺電放寬資格標準,讓更多業者參與,沒想到截標時,預算從304億元調高到369億元。」投訴業者不滿地說。
▲爲滿足天然氣發電需求,臺電計劃興建臺中港到苗栗通霄的海底輸氣管線。(翻攝環境資訊中心)
這位業者更直言:「臺電都虧成這樣,出門還要坐勞斯萊斯,這樣對嗎?爲何要多花這麼多錢?照理說,工程金額如此龐大,理應開放多家廠商參與競標,由報價最低者得標,但前4次卻僅1、2家廠商參與,只能流標,最終預算爆增21%,明顯看出臺電招標程序,與標案金額都受特定廠商干擾。」
該業者更以今年6月中油進行的「永安到臺中的第2條海底輸氣管線工程」標案爲例,「中油把資格標大幅開放,在多家業者參與競標後,不但一次就完成招標作業,4家參與的投標金額也比預算來得低,凸顯臺電海底輸氣管標案的不合理。」業者搖着頭說。
投訴者坦言:「海底輸氣管線的工程,有很多廠商都符合投標資格,但是臺灣在離岸風電與海事工程長期依賴歐洲技術與供應鏈,形成高度壟斷的賣方市場結構。這個結構不僅抑制競爭,也導致各類工程採購預算膨脹,政府需投入大量公帑。」他更不客氣說:「這次臺電輸氣管案,如果與亞洲業者相比,採購價差可能接近百億元,卻選擇把財務壓力轉嫁全民買單,相當不可取。」
更多鏡週刊報導財經時事/採最有利標預算暴增65億 臺電海底輸氣管線標案爆爭議臺電標案爆爭議/挨批歐洲業者操控導致4次流標 臺電曝招標內幕臺電標案爭議番外篇/海底輸氣管線得標價高出競爭者數十億 中油遭廠商抗議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