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藝術季邁入30年 陳文章盼成爲北部大學重要慶典
第30屆臺灣大學藝術季於2日於臺大校園展開,以「潮汐 Rise and Fall」爲主題,思索人與環境之間的牽引與流動。(圖/臺大)
臺大校長陳文章(右)表示,臺大藝術季邁入30年十分不容易,期盼不僅是臺大重要活動,也能成爲北部大學共同的重要慶典。(圖/臺大)
第30屆臺灣大學藝術季於2日於臺大校園展開,以「潮汐 Rise and Fall」爲主題。臺大校長陳文章表示,藝術季邁入30年十分不容易,期盼不僅是臺大重要活動,也能成爲北部大學共同的重要慶典。
本屆藝術季由臺大土木系五年級同學李宥辰擔任總召,臺大戲劇系教授林鶴宜擔任指導老師。活動以自然現象「潮汐」爲隱喻,思索人與環境之間的牽引與流動。
開幕式「逐浪之境」在臺大總圖書館前振興草坪登場,由多位藝人與校內社團共同演出。現場同步舉辦「潮浪集」社會議題市集,邀請多個NPO組織參與,促進公共對話。
策展主軸分爲「引力」、「傳遞」、「我們」、「延續」四個子題。藝術季特別與校內外單位合作,包括與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在水源市場推出衛星展《潮之外:錯位與形變》,延伸潮汐主題至當代社會與身分狀態的錯位感,還與臺大電影節、知名藝術家陳楷恩及臺大攝影社等單位合作展出跨域作品。
今年戶外裝置藝術《觀潮亭》矗立於總圖與椰林大道之間,邀請人們停留沉思。亭身曲線象徵潮水起伏,夜間燈光裝置模擬生命漲落的節奏。總圖小展廳的「星想事成」活動則讓參與者將心願化爲星星紙,乘着《海浪》裝置漂流。
爲呼應科技潮流,今年結合AI推出線上活動,包括另類實境遊戲、公衆議題論壇、生成式測驗及影像展,讓藝術跨越實體疆界。
講座活動包括性教育專家許藍方的《性慾.愈》與互動展演《失衡》,關注身體與關係的多元面向。戶外活動則有福隆淨灘與藍曬創作《拾海・藍印》,以及《尋流・相映》生命潮汐圖工作坊。
閉幕式「藍汐午後」將於5月16日舉行,以草地野餐、不插電音樂演出與紀錄片放映,帶領觀衆回望這段藝術之旅。
陳文章說,臺大藝術邁入30年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仰賴師生及學校們的共同努力,讓臺大人除了在學校學習專業之外,也獲得藝術與文化的陶冶,使得生命能有更全面的啓迪與發展,也期盼臺大藝術季不僅是校內重要活動,也能成爲北部大學共同重要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