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兒科徵14人遭疑「醫師跑光」 院長親解:爲建兒童醫療網擴招
▲臺大醫院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否認兒科醫師跑光光,資料照。(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醫師蘇一峰發文透露臺大兒科一口氣要徵14個主治醫師,恐因工作太壓榨,大家受不了全都跑光光,直言「兒科大崩壞」。臺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今(26)日親上火線解釋,這波徵才一方面是爲了建立臺灣兒童醫療網,增加招募的專案型主治醫師;至於值班住院醫師,薪資也並非外傳「時薪900元」,另有底薪、計劃補助、績效獎金等,且這些年輕醫師也將是後續醫院接班重要人才。
臺大兒科人力兒科問題近來持續在網路社羣發酵,網路有貼文指「臺大兒童醫院徵小兒加護病房(PICU)主治醫師」遭網友熱議「兒科醫師時薪僅900元」、「比家教還低」,臺大院方今(26)日已迴應,900元並非時薪僅是值班費;臺大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表示,另有底薪、績效獎金等,實際薪資約可達23-24萬元以上。
不過,蘇一峰在臉書發文指出,國內急重症醫療的崩壞進行式,從兒科的急重症先開始崩壞,根據資訊,臺大醫院兒科的兒童加護病房需3名住院型主治醫師,嬰兒加護病房需1名住院型主治醫師,以及8到10名衛福部專案型主治醫師,一口氣徵14名醫師。
蘇一峰感嘆,「不是正式主治醫師只是住院型的主治醫師,條件還是有要求一大堆喔」,且醫護薪水太少,工作太壓榨,大家受不了全都跑光光,「訓練結束馬上出去開業診所,誰跟你留在醫院賣肝值班啊!」
李旺祚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強烈澄清「並非醫師出走!」,這是因爲今年7月份時規劃兒童醫院健康臺灣計劃,要建立「臺灣兒童醫療網」而增加招募的醫師。
李旺祚解釋,臺大兒醫有好的兒科轉運團隊,但是希望能拓展成24小時反應中心,支援11家醫療院所,從北部到東部、南部、離島都有,但這不能用現有的醫療人員,所以增加的「專案型主治醫師」,經費都是從健康臺灣來支付。
李旺祚強調,臺大兒童醫院是領頭羊,希望用過去累積量能來幫助其他醫療院所,所以這些主治醫師可能要去其他網絡中的醫院做協助、教育,把相關治療水準與臺大銜接,讓醫療網建立起來,再透過遠距醫療加以協助,使臺灣的小朋友得到更好的照顧。
▲臺大兒童醫院外觀,資料照。(圖/記者洪巧藍攝)
至於「住院型主治醫師」則是前述的值班主治醫師,也是醫院正式的主治醫師,李旺祚說,這樣的做法在外科已經行之有年,重申900元並非時薪,是值班費,這樣一天算下來將有1萬3千元,還要另外算入底薪。
網路上說不能做研究、看門診,李旺祚強調都是錯誤訊息,醫師可以依照自身需求安排看診、做檢查等,會有績效獎金,也可以選擇進修、做研究論文,這方面也有論文獎金;另外臺大有承接優化兒童醫療計劃、健康臺灣計劃,經費運用上也會給予參與計劃醫師補助,所以底薪和值班費只是最低。
「徵這些年輕主治醫師,另一個重點在於培養未來接班」李旺祚透露,過去是出缺時才從外面挖角找人,現在透過這樣的模式,讓年輕醫師接受訓練後持續在臺大系統之內,持續進修做研究、看診累積病人,值班主治醫師通常4~5年會轉任爲一般專任主治醫師,尤其是臺大未來7~8年會有一些退休老師,將出現缺口,就很需要這些年輕醫師補上,不希望是從外面、已經離開臺大系統去找人回來。
李旺祚也坦言,近期住院醫師人數比較不足,是因爲某年PGY2日收人數比較少,讓第三年住院醫師僅剩下4人,但這兩年小兒科招收人數已經回溫,值班醫師只要招滿,值班天數不會那麼多。
李旺祚說,自己很感謝這些年輕醫師願意投入困難治療科別,他也不斷和政府強調,分級醫療相當重要,把重症疾病治療中心化,集中在幾家醫學中心執行,且給付應該更高,讓醫師安心來投入重症科別。此外,也應該要在中型醫院推動預防醫學,不要等兒童生重病才治療,要提前找出來,是兒科另外一條路。
外界詬病醫學系畢業生「直美」不做專科訓練直接去做醫美,李旺祚說,他不覺得直美有錯,重點是兒科應該要有規劃發展方向,讓投入這些專業的人也得到合理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