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成立「機器人及創新手術中心」 單孔達文西精準切除病竈

臺大今天正式成立「機器人及創新手術中心」,醫療邁向新紀元。記者廖靜清/攝影

臺大醫院在2011年引進機器人手臂、2012年啓用首部機器人手術系統以來,迄今已陸續配置共8套孔型Xi系統,應用範圍涵蓋多科別臨牀領域。至2025年7月止,累積逾9000位病患;如今,單孔機械手臂手術即將上場,臺大正式成立「機器人及創新手術中心」,提升醫療品質及加速病患恢復。

8月1日新上任的臺大醫院院長餘忠仁表示,機器人手術對醫師及照護方式產生非常大的變化,除了小傷口,有助於高品質照護、改善病患體驗及全民健康。「臺大在進入機器人手術後,發展進度非常快,目前已逾9000例,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快速席捲各外科手術室,並換單臂單孔機械手臂手術上場。」

餘忠仁說,機器人手術有傷口小、恢復快、精準度高的優點,另可以保存大量資訊,不只是臨牀應用,還包括後端的開發。臺大跨科別組成機器人小組,併成立新的中心,整理資料庫的運用以及創新術式是非常重要的任務,期待對醫療產生新的影響,從術前到術後,輔助診斷及術後照護計劃。

餘忠仁指出,機器人手術創造了標準化的流程,目前4臂多孔,只需在病人身上取3到5個微創手術切口,可達到腹腔鏡手術做不到的安全手術動作。單孔的手術器械,只需利用病人身上的一個手術切口,即可將3支多關節手術器械、1支轉動鏡頭的內視鏡器械,進到身體內部執行手術作業。

臺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表示,臺大從2012年開始進行微創手術,參與的科別非常多,大宗仍是泌尿科、其次是婦科,耳鼻喉科、心臟外科也加入應用行列。「感謝熱心企業家慷慨捐贈,願意投入醫療育成,臺大已經進行一年的單孔達文西臨牀試驗,這將是外科醫師培養是重要里程碑。」

臺大癌醫副院長吳耀銘表示,「機器人及創新手術中心」正式成立,最新的單孔機器人手術系統也將在今天進到手術室,下週將執行第一起直腸癌手術。目前臺大逾9000例的達文西手術,各院區累計手術檯次包括臺大總院7000例、癌醫中心分院1100例、生醫醫院竹北院區600例、雲林分院斗六院區100例。

吳耀銘說,自2012年至2025年7月,臺大醫療體系內進行機器人手術團隊教育訓練,共訓練了118位院內認證醫師以及113位院內護理師,由院層級跨科部中心引領,整合臨牀動能、導入智慧平臺並拓展教學應用,全面強化在臨牀應用、教學訓練與研究創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