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收盤價牽動財報 外匯存底餘額週五公佈
明(30)日將是上半年匯市最後一個交易日,同時也是企業半年報換算財報數字的重要匯率參考日。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明(30)日將是上半年匯市最後一個交易日,同時也是企業半年報換算財報數字的重要匯率參考日。新臺幣近期持續升值,市場普遍關注中央銀行是否進一步加大匯市干預力道,協助出口廠商穩匯,以免強勢新臺幣侵蝕企業獲利空間。
今年以來至6月27日新臺幣兌美元升值12.34%,而今年前五月外匯存底共增加162.7億元。
根據中央銀行時程安排,6月外匯存底餘額將於本週五(7月4日)公佈。回顧5月情勢,受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帶動,新臺幣當月升幅達7%,央行爲抑制升幅,頻繁進場買匯,搭配5月適逢外匯存底投資收益入帳的「大月」,使得外匯存底單月暴增101.15億美元,爲歷來第五大增幅,總額更攀升至5,929.48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圖/經濟日報提供
進入6月,雖然新臺幣升值力道較5月略爲減緩,但整體升勢延續,並於近期連續突破29.5元、29.2元與29元等關卡,顯示拋匯資金強勁,新臺幣升值壓力不減。央行亦加重干預力道,積極進場買匯調節,試圖穩定市場波動,避免臺幣升值走勢過強衝擊出口產業競爭力。
依據歷史經驗來看,央行在必要時刻不乏大規模調節行動。例如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間,央行連三月推升外匯存底超過百億美元,其中2020年12月更大增165.14億美元,創下史上最高增幅。
2020年全年外匯存底累計增加達517億美元,主因當年美國聯準會(Fed)持續量化寬鬆(QE),資金外溢壓力劇增,央行強勢進場調節。2020年新臺幣全年升值1.606元,從1月初的30.114元,升至12月底的28.508元,升幅爲5.6%。今年5月外匯存底再度大增,顯示央行依舊具備快速因應與調節市場的能力與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