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升逾10% 陳揮文嗆「進口東西有便宜嗎」:臺灣消費者是什麼?

新臺幣示意圖。(中時資料照,吳靜君攝)

新臺幣升勢猛烈,今年以來已升逾10%,升幅爲亞幣最強,但資深媒體人陳揮文質問,雖然臺幣的升值,可以讓大家出國時兌換到更多外幣,但臺灣進口的東西有比較便宜嗎?在臺幣升值的情況下,進口品卻沒有相對應的下降,臺灣的消費者到底是什麼?

根據《工商時報》8日報導,6月非美幣別持續升值,新臺幣升幅更是亞幣最強,遠高於主要亞幣表現,同步反映在有效匯率指數上,根據臺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最新公佈,6月新臺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及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雙雙續揚,NEER升至106.32,創下2005年4月有統計以來的新高紀錄,而REER也升至104.63,則是2023年11月以來近20個月新高。

陳揮文8日在其主持廣播節目《飛碟晚餐 陳揮文時間》表示,他合理懷疑,臺幣最近拼命升值、今年以來已經升值了11%以上,之所以會有這種狀況,是因總統賴清德、央行要與美國談判,但面對這樣高強度的升值,臺灣的出口廠商就慘了,因爲他們的毛利會受到影響。

陳揮文接着說,雖然臺幣的升值,可以讓大家出國時兌換到更多外幣,但臺灣進口的東西有比較便宜嗎?他指出,進口東西是用臺幣去買,理論上,在臺幣升值之後,進口貨價格應當下降,「它有降10%嗎?沒有啊」,那麼,臺灣的消費者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