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強升 重擊科技廠獲利 大立光業外恐有匯兌損失
若本季匯率強升破31元大關,大立光業外恐承受匯兌損失。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臺幣對美元匯率飆升,以昨(2)日最高觸及30.77元,外界預期,若新臺幣走勢升幅不變,對本季以出口爲主的科技廠業外收益將是一大重擊,以手機鏡頭龍頭大立光(3008)爲例,首季業外仍有匯兌收益4.34億元,若本季匯率強升破31元大關,大立光業外恐承受匯兌損失。
新臺幣近期走勢驚人強勁,以出口爲主的電子大廠不但回吐首季匯兌利益,且將承受可觀匯損,侵蝕本業獲利與毛利率。去年新臺幣兌美元在33元左右時,大立光去年全年稅後純益259.15億元,年增45%,爲歷史次高,每股純益(EPS)194.17元;其中來自業外匯兌利益高達34.29億元,依股本13.34億元估計,貢獻每股獲利25.7元。大立光昨日不評論匯率對獲利影響。
新臺幣匯率對科技大廠影響
短期間新臺幣由4月30日兌1美元爲32.017元,快速升值到昨日31.064元,臺積電在4月法說會釋出展望時,假設匯率美元兌新臺幣基礎爲32.5元,目前已出現約4.6%的巨大差異。臺積電昨日指出,在年報財務風險中相關說明,美元對新臺幣每貶值1%,將使臺積電營業利益率下降0.4個百分點。臺積電以每季底結算爲準,最終仍以6月底匯率爲主。
針對新臺幣強升對品牌廠的影響,外資曾分析,品牌廠如宏碁與華碩等,因產品銷往世界各國,營收計價貨幣多元分散,加上以美元計價成本金額較高,反可能因美元轉弱而獲利。
宏碁昨日迴應,一直都有匯率風險管理相關措施,持續關注全球各地市場經濟動態變化。華碩昨日未迴應,但華碩先前談到外匯時指出,因爲收取貨幣包括歐元、日圓和人民幣,會在不同貨幣間做調節與平衡,儘量達到避險效果。
以鴻海爲首的大型電子代工廠,普遍爲美系客戶,業務以美元計價,新臺幣升值可能會侵蝕代工廠營運表現,鴻海昨日不迴應匯率議題,不過本土法人曾預估,對OEM/ODM廠商而言,利用應收及應付帳款可達到自然避險,預計新臺幣升值1%,對營業利益率影響約0.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