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強升 重挫科技巨頭獲利
臺幣匯率勁升,大立光昨公佈第二季匯損四十二點二億元,爲歷來最大匯損,導致獲利季減逾八成。本報資料照片
匯損風暴正席捲臺灣科技業。從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手機鏡頭龍頭大立光、到IC設計龍頭聯發科與記憶體大廠南亞科,無一倖免。
作爲手機景氣風向球的大立光昨舉行法說會,就反映臺幣升值對企業獲利的沉重打擊,執行長林恩平坦言,臺幣升值對公司毛利率「影響滿大的」 。
大立光昨天舉行法說會,公佈自結第二季營收達臺幣一一六點七三億元,季減百分之廿、年增百分之六;單季稅後淨利十點三二億元,較上季雪崩式下滑百分之八十三點九六,毛利率雖維持百分之五十三點六,但每股盈餘從第一季的四十八點二八元,跌到第二季只剩七點七三元。
臺幣兌美元匯率第二季累計升幅百分之十點九七,衝擊企業毛利,如大立光第二季營業外損失達卅點八億元,匯兌損失達四十二點二億元。林恩平指出,公司與客戶的產品價格大多「去年就談好」,一旦價格談定就「沒辦法變」,若臺幣升值百分之十,對毛利率的影響約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展望下一季,儘管有新機旺季拉貨利多,匯率卻恐仍是負面因素。
除大立光外,半導體法說會打頭陣的南亞科昨也宣佈第二季認列高達十一點二四億元匯兌損失,佔當季虧損比重百分之廿七點四,致當季虧損四十一點○九億元,金額足足比第一季擴增一倍,每股虧損一點三二元。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說,DRAM價格在五月前仍維持跌勢,又遇匯損衝擊,致毛利率和EPS不佳,第三季單季要轉盈還有努力空間。
同樣受矚目的,是臺積電昨公佈六月營收跌落三千億元大關、僅二六三七點九億元,月減百分之十七點七,雖部分因素是客戶新舊產品交替、晶片交貨量下滑,但臺幣升值也是拖累業績關鍵。
此外,IC設計龍頭聯發科昨公佈第二季合併營收一二七二點七一億元、季減百分之四點六,雖部分因素是受智慧型手機上季爲淡季影響,但臺幣急升打亂營運節奏,致營收略低於法說預期。
隨着手機零組件、晶圓代工、IC設計、記憶體等龍頭企業陸續公佈因臺幣升值而慘澹走弱的獲利,法人預期將有更多避險能力不足的中小型科技和傳產業者,將因匯損深受其害。
臺積電將在十七日開法說會,摩根士丹利證券日前發表報告,以臺幣強升爲由調降臺積電獲利預期。報告指出,第二季臺幣強升百分之十,恐衝擊臺積電毛利率逾百分之三。假設第三季臺幣兌美元匯率卅元,臺積電以臺幣計的第三季營收恐季減百分之一點六,毛利率預估較第二季下滑一點五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五十五點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