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萬噸!正極龍頭當升科技斬獲國際鋰電巨頭大單

隨着全球固態電池產業化的不斷提速,對高鎳等正極材料的需求日益旺盛。3月3日,當升科技披露公告,其與韓國電池廠商SK On簽署《供貨協議》,雙方約定2025年至2028年,SK On將向當升科技採購約13萬噸鋰電正極材料。

公開資料顯示,當升科技是國內首家以鋰電材料爲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其產品廣泛應用於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高端數碼電池等三大領域,是爲數不多大批量供應中、日、韓、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鋰電正極材料企業。

合作另一方SK On則是韓國SK集團的子公司,爲現代、戴姆勒、大衆等國際知名車企供應鋰電池,是全球領先的鋰電巨頭之一。

據公告內容,此次雙方合作涵蓋高鎳及中鎳等多型號鋰電正極材料。據悉,固態鋰電爲追求更高能量密度,正極主要採用高鎳、超高鎳多元材料。在理論上,採用高鎳、超高鎳正極材料和複合硅碳材料的固態電池,能量密度能夠輕鬆達到350Wh/kg以上,甚至突破500Wh/kg。

“高鎳和超高鎳材料更能發揮高能量密度的性能優勢,是目前固態電池正極材料的主流研發路線之一。”業內研究機構指出,半固態和全固態電池在正負極材料路徑選擇上較爲一致,正極偏向於高鎳和富錳鋰基材料,負極採用硅基材料和鋰金屬。

近期,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AI可穿戴設備、智能駕駛等高新科技進入爆發式發展期,而上述領域對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的高鎳等正極材料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

業內權威人士表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預計到2027年全固態電池開始裝車,預計到2030年可以實現量產化應用。固態鋰電池正以勢如破竹的勢頭迅速崛起,成爲全行業關注的焦點。

實際上,作爲固態電池量產“急先鋒”的半固態電池已經實現出貨。目前已經有上汽智己、蔚來、東風嵐圖、賽力斯等車型實現半固態電池裝車,廣汽埃安、長安深藍、吉利、一汽等衆多車企,普遍規劃在2025年左右裝車半固態電池。另外,國外的奔馳、大衆、豐田、日產、本田等車企,也都在大力推動固態電池早日裝車。

據行業機構統計數據,2024年半固態電池出貨量約7GWh,到2030年將超過65GWh,2035年達約300GWh,預計固態鋰電將進入井噴式發展期。國海證券認爲,未來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將高速增長,到2030年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500億元以上。

作爲全球鋰電正極材料龍頭企業,當升科技在正極材料領域擁有深厚技術實力和底蘊,已在高鎳、超高鎳、中鎳高電壓多元材料領域形成了完整的產品佈局,並在固態鋰電爲代表的下一代電池材料體系中完成技術、市場卡位。

固態鋰電正極材料方面,當升科技率先提出“熔融鋰化-單晶化”模型,發展了多元素梯度摻雜、表面改性提容新技術,採用原位構築快離子導體層改善固固界面,研發出高電化學活性、超高鎳固態專用大尺寸單晶正極材料。

固態電解質方面,當升科技採用特殊組分設計以調控鋰離子通道,多元素靶向修飾以穩定晶體結構,設計出獨特的全流程納米一體化工藝,開發出高離子電導率、高穩定、納米級固態電解質。

此外,在固態鋰電正極材料商業化應用方面,當升科技亦走在行業前列,2024年累計出貨已達數百噸,持續提升在輝能、清陶、衛藍新能源、贛鋒鋰電等頭部固態電池生產商的供應份額,併成功配套用於上汽集團等全球一線車企固態車型上。

據瞭解,當升科技早在2006年就成功進入韓國鋰電客戶供應鏈,成爲國內最早向國際市場批量供應多元材料的正極企業之一。此次當升科技拿下SK On 的13萬噸訂單,將進一步密切雙方戰略合作關係,爲當升科技未來持續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保持業績快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本次合作體現了國際客戶對公司技術研發、產品性能的高度認可,有利於雙方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持續鞏固和提升公司在鋰電正極材料市場的影響力、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是公司完善全球化產業佈局的重要舉措。”當升科技在公告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