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匯率飆升將發生什麼事?受惠與受害概念股有這些
亞洲貨幣自川普總統4月2日宣佈對等關稅以來,紛紛升值,尤其新臺幣升值超過10%最多。(路透) 路透通訊社
相信投資人都有注意到,上週臺幣發生的「罕見事件」,5月2日,新臺幣兌美元單日暴漲近1元、漲幅高達3%,創下自1993年央行有公開紀錄以來最大單日升幅。
然而究竟爲甚麼會發生這種事情?這不只是新聞上的「數字震撼」,而是一場匯率、政策、資金、市場情緒糾纏在一起的大型事件,今天筆者將原因分成三大項分別討論,提供給投資人思考脈絡,還有相關的受惠與受害概念股整理。
20年來最大臺幣單日振福
資料來源:彭博
從上圖就可以看到,上週五的飆升推動新臺幣成爲今年新興亞洲貨幣排名的首位,兌美元升值逾 6%。在臺幣強升的帶領下,其他亞洲貨幣也上漲,韓元和印尼盾上週五上漲逾 1%。
不過有趣的是,市場從大約兩週前就一直在討論臺幣兌美元是否有機會升到 13.3 的數字,也顯示出投資人近期對股債匯三市的高波動感到困惑不已,但關於這個 13.3 的數字是怎麼來的,筆者調查應該是來自媒體文章討論的「大麥克指數」來計算。
資料來源:紀路臺灣
從調查來看,該計算方式認爲美國大麥克售價接近 5.7 美元,而臺灣售價是 81 元臺幣,兩者相除得出的隱含匯率是 14.232 。若以當時美元兌臺幣匯率 32.5 計算,將兩者相減再除以 32.5,得出臺幣可能被低估了 56.21%。
換算回去,這就等於臺幣應該升值到 13.32 。然而,筆者認爲這種計算方法毫無道理可言,實際上臺幣之所以有這麼強烈的升值,是因爲以下三點同時共振導致。
資金力量:熱錢與基本面共振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1.AI與科技熱潮點燃風險偏好
美國大型科技股的財報普遍優於預期,像微軟、Meta等都公佈了強勁的獲利與AI投資計劃,讓全球資金重新聚焦在AI供應鏈。而臺灣正是全球AI硬體的心臟(臺積電、鴻海、廣達等),自然吸引資金迴流佈局相關個股。
這會導致:
2.臺灣Q1 GDP強勁,是外資眼中的亮點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臺灣第一季GDP年增達 5.37%,遠超市場預期,背後動能來自:
出口大幅反彈(年增超過20%)
企業資本支出回溫(受惠AI建設)
消費持續回暖
這使得外資對臺灣市場基本面更具信心,也願意增加資金部位,不只是股市,更包含固定收益或貨幣市場,形成系統性匯入壓力。
3.外資平倉Currency Swap 部位
過去因臺美利差大(例如美國利率5.25%,臺灣僅1.875%),許多外資做了「利差套利」策略:借臺幣買美元債券,賺利差,這通常透過 Currency Swap 實現。
現在美國即將於六月降息、利差收斂,這些部位開始被平倉:
政策與政治動能:央行策略與地緣籌碼
1.央行「有策略地不擋」
5月初是廠商財報結束的空窗期,央行選擇「暫時不出手」,其實是策略性讓市場自然修正。
央行不是沒能力,是「選擇性參與」,也避免市場過度干預恐慌。
2.關稅談判籌碼說
有媒體爆料,美國對臺「暗示」臺幣應升值,以緩解貿易順差問題,雖然央行出來澄清,但在中美開始進行關稅重談的同時,臺灣是唯一未被點名的出口大國,卻提前出現劇烈升值,時間點耐人尋味:
雖然這無法完全證實,但地緣經濟策略角度的「自我調整」是合理推論。
3.地緣政治共振效應
美國明年有期中大選,各國貨幣政策與財政行爲都更有政治考量。若臺灣提前展現「合作姿態」,也可能爭取到更多外資偏好,甚至貿易豁免空間。
技術踩踏:流動性斷層造成劇烈波動
1.出口商的預期心理加速拋匯
當臺幣初期開始強升突破幾個關鍵技術點位後,很多出口商心中警鈴大作:
特別是在5月初:
2.進口商與外資買方退場觀望
市場另一邊,本該接美元的「買方」如進口商、外資機構,卻因擔心行情還沒到底,選擇觀望。而這也導致報價真空(bid-offer極寬)、市場流動性快速蒸發、匯價從31.8直接殺到31.0幾乎沒人接手。
這種狀況非常類似股市「跌停無買盤」,放到匯市就是踩踏性貶值/升值的特徵。
以上三大項,纔是構成爲什麼臺幣升值速度會這麼快、這麼急、這麼兇的原因,並不是單純的陰謀論,或是美方壓力。
臺幣升值誰利多?誰崩潰?
而對許多投資人來說,匯率市場的大波動或許較爲無感,但股債匯三市一直都會互相影響,由於臺幣的強烈升值,以出口爲導向的臺灣企業,就會有較嚴重的匯損,相反的進口商則受惠臺幣的強勢而能縮減成本,以下筆者整理相關受惠與受害概念股給投資人蔘考比較。
升值利多受惠股:
1.出國旅遊:臺幣升值消費力上升,華航(2610)、長榮航(2618)、臺灣虎航(6757)、鳳凰(5706)、五福(2745)、雄獅(2731)、山富(2743)
2.進口業者:成本下降、毛利擴張,如食品、車商、電商,和泰車(2207)、網家(8044)、富邦媒(8454)、聯華食(1231)、泰山(1218)、卜蜂(1215)、大成(1210)
3.資產市場:熱錢進場推升房股資產,長虹(5534)、興富發(2542)、遠雄(5522)、臺肥(1722)、大同(2371)、華固(2548)、京城(2524)
4.投資人:可用臺幣購買美元資產便宜,元大S&P500(00646)、國泰費半(00830)
5.政策向:抑制通膨、資金留臺
升值受災戶股:
1.出口產業:匯損衝擊、報價壓力大、競爭力下降,臺積電(2330)、仁寶(2324)、和碩(4938)、中鋼(2002)、華新(1605)、友達(2409)、羣創(3481) 、上銀(2049)
2.資產市場:熱錢退場時泡沫風險大
3.投資人:美股、美債投資報酬折損
4.政策向:若產業出現失衡,恐需壓回
原文出處:臺幣匯率飆升 發生什麼事?受惠與受害概念股有哪些?
延伸閱讀:
美股與加密貨幣差異有哪些?比特幣入門指南:10檔熱門加密貨幣
川普變數多,黃金概念股有戲唱,概念股一次看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