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最早公路隧道成通勤惡夢!圓山隧道遭戲稱「圓山八卦陣」
圓山隧道交通堵塞問題嚴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2/10/14 洪克紀攝影)
隨着臺灣人口增多,汽機車使用量提升,過往打造的交通路段便浮現了通勤問題,位於臺北北區的圓山隧道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在1969年完工,原本是希望舒緩臺北交通,但近年卻因爲塞車和路段規劃問題,被戲稱爲「圓山八卦陣」。
1967年8月,臺北市政府宣佈中山北路四段拓寬及開鑿隧道工程已由美援工程處初步規劃完成,預定於同年10月開工。根據當時的規劃,這項工程包含三個主要部分:中山橋拓寬、開鑿圓山隧道及中山北路四段拓寬。
當時工程的想法,是認爲在中山北路四段拓寬及開鑿隧道工程完成後,配合北安路的打通拓寬,可以使松江路成爲臺北市南北交通大動脈,與中山北路平均負擔臺北市北區之交通流量。而圓山隧道於1969年1月開工,同年10月20日通車,全長45公尺,寬20公尺,成爲臺北市第一座公路隧道。
臺北市北區最嚴重的交通瓶頸--圓山隧道地區,六日上午在交通部與市府相關單位共同會勘下,市府養工處已同意儘速拆除妨礙當地交通。位於隧道口、中山北路上的安全島,並改爲車道,以改善當地交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2/10/06 陳炳坤攝影)
【推薦閱讀】 曾是最艱鉅的工程之一「圓山大橋」凌空建橋橫跨基隆河1977年通車 臺北市最長也最多靈異傳說的公路隧道!1972年自強隧道正式通車
原本是希望舒緩臺北北區的交通,然而,隨着臺北市車輛數量急速增加,圓山地區的交通問題日益突顯。作爲臺北市北區銜接市中心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圓山地區道路交通動線錯綜複雜且橋樑密集,有承德橋、捷運高架橋、水管橋、高速公路圓山橋、便橋、中山二橋、高速公路高架段及新生北路高架橋等九座橋樑,在狹窄地帶產生龐大的通過性旅次,造成嚴重車流交織問題。
北淡線鐵路16日起停駛,臺北市政府對於交通因應方案是否能發揮效能,原已大排長龍的中山北路圓山隧道,今後交通是否會更加惡化?圖爲路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8/07/16 王宏光攝影)
到了2001年,圓山地區已形成四個主要交通瓶頸,其中之一就是圓山隧道,不僅汽車塞,機車與行人通行也不順暢。從中山北路往北通過圓山隧道,到劍潭通河街口再左轉往承德路方向,這一帶交通對機車族是個夢魘,儘管歷任臺北市首長都想要處理,例如新生高架橋的通車,仍無法完全紓解,也讓圓山隧道及周遭被稱爲「圓山八卦陣」。
近年來,當局仍努力改善周遭交通,例如開放周遭部分路段的機車族可以直接左解,不過仍然有相當多的挑戰得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