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 亞洲音樂節 挨批無塑化淪口號

臺北市政府於「Jam Jam Asia 亞洲音樂節」前多次強調要推動「無塑化」,但活動現場多數飲食攤販仍提供一次性餐具。(臺北市議員黃瀞瑩研究室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潮臺北」系列活動「Jam Jam Asia 亞洲音樂節」上週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登場,臺北市議員黃瀞瑩2日指出,市府於活動前強調推動「無塑化」,但現場多數攤販仍提供免洗餐具。北流回應,《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未規範臨時活動比照辦理,會鼓勵攤商避免用一次性餐具落實環保。

黃瀞瑩昨表示,許多國內外音樂節早已導入「循環餐具制度」,如透過餐具加收押金、歸還即退費的機制,她以歐洲耶誕市集爲例,會設計具地方特色的紀念性馬克杯,供民衆盛裝熱紅酒,購買時需支付押金,若不歸還可保留作爲紀念品,成功結合環保與文創,相較「Jam Jam Asia」在實質配套上明顯不足,使「無塑化」訴求淪爲口號。

她呼籲,市府應將「循環餐具機制」與「資源回收配套」納入攤商契約與活動規畫中,建立明確規範與執行標準,才能從源頭有效減塑,更應借鏡國內外經驗,以具體作爲展現環保決心,否則流於形式的宣傳只會削弱市府永續品牌的公信力。

北流回應,北流自有常駐店舖、餐廳,皆符合《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規定,內用不得提供一次性餐具,外帶可以提供,但如同購物袋政策須收費,自治條例尚無規範臨時活動須比照辦理,會以鼓勵方式提醒攤商。

北流指出,此次活動北市衛生局、環保局皆有前來稽覈食品衛生、活動垃圾等,協助檢查相關規範,上週市民大道封街,北流也鼓勵民衆搭乘大衆運輸工具參加活動響應減碳政策,未來活動將積極宣導免用一次性餐具,共同落實環保及宣傳相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