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 石虎名公佈 捲心蛋、捲心糕獲選

臺北市立動物園2只新生雌性石虎寶寶命名「捲心蛋、捲心糕」。圖爲「捲心蛋」。(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丁上程臺北傳真)

臺北市立動物園2只新生雌性石虎寶寶日前開放民衆命名投票,16日公佈結果,2只幼崽延續媽媽「春捲」之名,命爲「捲心蛋 」和「 捲心糕」。屏東海生館臺灣水域館也同時迎來可愛的海馬寶寶,且是罕見由海馬爸爸「生」出小海馬,是自然界中少見的「父職育幼」現象。

北市動物園日前在臉書發起命名活動,包括網友提出的日本知名動畫男、女主角之名、保育員所提「捲心蛋、捲心糕」、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捲毛、卷尾」,與和泰汽車「石全、石美」等名字入選。

爲求活動公平,動物園決定以5月15日凌晨2只石虎寶寶「睡覺的位置」選出名字,15日晚間結果出爐,命名爲「捲心蛋 」、「 捲心糕」,並於16日公佈。

園方表示,爲讓2只小石虎未來順利野放,不會公開展示與民衆接觸,並提供活體獵物,由媽媽「春捲」帶領傳授獵捕技巧,訓練野外生存技能。

屏東海生館臺灣水域館也迎來可愛的新生海馬寶寶,海馬媽媽將卵產進海馬爸爸腹部育兒囊,經約2至3周懷卵期,再由海馬爸爸「生」出小海馬,是自然界少見的「父職育幼」現象。

海生館說,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頓的坐騎是海馬,但其實海馬游泳時依靠背鰭與胸鰭快速擺動,每分鐘僅能移動1至3公尺,是海中著名的「慢速選手」。

海生館表示,小海馬每口進食量不多,但次數頻繁、代謝率高,每日可進食數十次甚至上百次,對於剛出生的小海馬而言,穩定攝食是生存關鍵,初期必須供應適口性高且體型極小的活餌,並在水質穩定、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細心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