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傳統藝術季開幕音樂會「簧」 王者之音管風琴與笙齊揚
2025臺北市傳統藝術季開幕音樂會「簧」,由北市國首席指揮張宇安揮棒指揮(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一年一度,備受國樂界注目的臺北市傳統藝術季即將登場,開幕音樂會「簧」將迎來王者之音,臺北市立國樂團將在首席指揮張宇安的帶領下,演出作曲家王乙聿的《簧》笙、管風琴協奏曲,透過西方的樂器之王管風琴與笙並置演出,釋放古樂器的老靈魂,聽見當代新音。
臺北立國樂團團長鄭立彬表示,臺北市立國樂團成立至今,持續探索國樂新聲音,爲國樂打開新路,照見不同的可能。這場音樂會以簧片類樂器爲主題,笙爲東方文化中宮廷雅樂及傳統民間合奏樂隊的樂器之一,管風琴則是西方的樂器之王,至今超過2千多年曆史;再加上簧片樂器大家族中的遠房始祖「口簧琴」,將以即興方式穿插在樂曲當中,單簧、雙簧、四簧即興變換,無論是演奏家們或是樂迷,都可以從這場音樂會感受到簧片類樂器的開展與精彩表現。
選曲兼顧傳統與創新
本場音樂會的開場曲爲臺灣作曲家餘忠元爲大型國樂團而作的《走馬·飛馬》南管主題狂想曲。該曲以南管四大名譜中的《走馬》曲調爲基礎,擷取其旋律、腔韻與織體特徵,發展成一首具有獨立性格與聲響特色的作品。王乙聿的《簧》笙、管風琴協奏曲從傳統笙的長音揭開序幕,與管風琴一起訴說「簧」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最後巧妙加入口簧琴演奏,堪稱神來之筆。
作曲家李佳盈《法雅之火》笙協奏曲以西班牙法雅節爲題,樂音聚焦「火」在法雅節中不同的象徵,共分爲「序」、「春天之火」、「嘲諷之火」、「灰燼之火」及「希望之火」5個段落,以溫暖和聲與狂歡樂段收束全曲,象徵重生與盼望。壓軸由國樂大師關迺忠爲大型民族樂隊與管風琴而作的《第二交響樂》,完成於1989年,以國樂團與管風琴呈現東西方之旋律與結構,象徵中西文化精神之融合,體現作曲家對世界大同之深切期望,30多年來被演出多次,至今依然是國樂交響經典。
邀請臺北市立國樂團笙演奏團員朱樂寧(圖左)、孫衍詳(圖右) 演出。 (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由管風琴家克里斯蒂安‧舒密特與笙並置演出。 (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中西音樂名家齊聚
這場開幕音樂會將由北市國首席指揮張宇安揮棒指揮台北市立國樂團,管風琴家克利斯蒂安‧舒密特(Christian SCHMITT),笙演奏家朱樂寧、孫衍詳等擔綱演出。其中克里斯蒂安‧舒密特是國際上最受歡迎的管風琴演奏家之一,他曾經在賽門拉圖指揮下與柏林愛樂合作,去年也與費城交響樂團、華沙國家愛樂樂團合作,成績斐然;2022、2024年曾來臺擔任高雄衛武營管風琴音樂節藝術總監,大受南部古典樂迷歡迎與矚目。朱樂寧與孫衍詳則是臺北市立國樂團笙演奏團員,表現出色,也象徵北市國的代代音樂傳承。
誠摯邀請北、高兩地樂迷於3/10(一)晚間7時30分在臺北國家音樂廳、3/12(三)晚間7時30分在高雄衛武營音樂廳,蒞臨欣賞由東西方王者之音打造的音樂饗宴。(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臺北市立國樂團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