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牛肉麪節發揚光大傳統麪點
曾威翰。(資料照片)
要談起臺灣最有名的小吃,無論怎麼挑選,各種牛肉麪大概都不會缺席。而造就這樣的牛肉麪風潮,其實也要歸功於臺北牛肉麪節。
回到20年前,各種美味牛肉麪早已在街頭巷尾飄香數十載,但俗話說得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大家都說自己好,也各有不同的風味與特色。光是小小的臺北,就有數百家或千家麪館,也因爲如此,臺北牛肉麪節才應運而生。
無論是秘製湯頭或頂級手工面,又或是高規美國牛肉與澳洲牛的肉質對決,甚至是各種辛香料與變化的手藝,再加上傳統的紮實做工與新派思維的衝撞。這20年來的牛肉麪,已經不再只是一道傳統麪點,而是可以代表臺灣的一道經典料理。
在20年的演進過程中,臺北牛肉麪節的獲獎店家,也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型態。一開始的牛肉麪,不只口味多半以紅燒爲優先,同時也只會在各式各樣的麪館與餐廳中出現,但曾幾何時,牛肉麪不只是紅燒,再加上各式清燉、麻辣、幹拌等不同型態的風味,也成爲全新的體驗。
另一方面,以往只能內用與外帶的牛肉麪,現在也不再是純粹的街邊店知名度,而逐漸轉型爲產品風味與特色,以及由五星級飯店、以及復空食品等大型食品工廠打造規模經濟的調理包風潮。因此,牛肉麪節也成爲每年最重要的美食競賽與嘉年華會。
不過,面對食材與人力成本節節高升,未來的牛肉麪也必須面對產品與用餐方式轉型這兩個主要課題。怎麼在最大的品質前提下展現風味差異,再加上訂定精準出餐SOP與烹調方式,反倒成爲大家最重視的硬實力。
或許有一天,臺北牛肉麪節會搖身一變成爲臺北牛肉麪嘉年華,又或是成爲全臺性美食慶典。但無論是世界觀也好,或是將這個難得的美食活動,打造成爲一個更具有互動感的實境節目,讓這一碗代表臺灣的牛肉麪,變得「更專業、更國際、更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