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見「莢狀雲」鄭明典曝要降溫了 網驚:一早像秋天

臺北天空一早出現「莢狀雲」。(翻攝空氣品質監測網)

今天早上臺北天空出現「莢狀雲」,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這代表臺北上空有強風,季風槽增強可能帶來偏北風,中南部應該會降溫,南部網友說,今天一早真的涼涼的,體感很像秋天。中央氣象署曾解釋,莢狀雲的形成與地形相關,常常出現在固定的位置,以臺北盆地爲例,容易在陽明山的東側看到它。

一名網友今天上午在鄭明典臉書貼出多張照片,只見天空中的雲一層一層的,看起來很像飛碟,鄭明典發文表示,很多莢狀雲,代表臺北上空有強風,很可能是南方季風槽在增強中。

鄭明典說,季風槽增強可能帶來偏北風,除了北臺灣可能還有高溫,中南部應該會降溫了。許多網友留言,「難怪臺南早上還有點涼意,非常舒適」、「今早南部的確涼涼的,很像秋天。」

氣象署過去曾在臉書粉專發文解釋,當高空西南風強盛時,就有機會出現這種外型特別的莢狀雲,中央厚、周圍薄,呈現凸透鏡的形狀,有時會一層層地疊在一起。

氣象署說明莢狀雲的成因,當一股穩定且潮溼的氣流吹過山丘,會呈現波浪狀上下襬動的情形,氣流被迫擡升時,蒸氣遇冷而凝結成雲,氣流下沉時,因爲變暖再次蒸發,化爲不可見的蒸氣,雲就不見了,如此反覆而產生莢狀雲。由於莢狀雲的形成與地形相關,所以常常出現在固定的位置,以臺北爲例,比較容易出現在陽明山的東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