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航太國防展明揭幕 中科院證實:「強弓系統」已展開量產
2025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展18日揭幕,強弓反飛彈系統成爲亮點之一,中科院證實,強弓系統已完成測試,展開量產。記者洪哲政/攝影
2025年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展明天起3天在臺北南港展覽館舉行,國防部今年出動剛來臺的M1A2T「地表最強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105公釐輪型戰車等多項武器,近年國內外合作及發展重心的各型無人機也是重點項目;中科院也首度公開強弓反飛彈系統,並證實強弓系統已開始量產。
國防部表示,本屆的國防館規畫「聯合作戰武器裝備」、「無人載具」、「軍民通用科技」及「國軍人才招募」等4展區,總計展出51項新式武器裝備。
其中「聯合作戰武器裝備展區」展出「M1A2T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發射系統」等20項新式實體裝備及「AJT型機」、「輕型巡防艦」等8項模型,具體呈現「多域拒止、韌性防衛」能量與穩定持久戰力。
「無人載具展區」則根據俄烏戰爭無人機運用經驗,本部整合無人機產業技術能量,採軍用商規在地化生產,並與國內外軍工產業合作,展出空中、地面及水下計「勁蜂Ⅰ、Ⅱ、Ⅲ及Ⅳ型攻擊無人機」、「電動無人自駕戰術車」、「小型快速無人艇」、「水下自主無人多功能載具」等19項實體無人載具及「彈簧刀300、ALTIUS 600M無人機」模型。
近日最受矚目是中科院展出代號「強弓計劃」的天弓四型反飛彈系統及相位陣列雷達。中科院院長李世強證實:「中科院展出強弓飛彈,就是已經開始量產」,對於打造自主反飛彈防禦體系,李世強指出,飛彈防禦和整體防空及反飛彈,不會只靠單獨一型飛彈,強弓是設定在70公里空層可進行攔截,再往下的高度會有其他彈種武器去針對各種不同威脅目標進行攔截。
中科院方面表示,強弓與現有弓三的作戰方式不同,強弓針對反飛彈,弓三可攻擊巡弋飛彈和高性能戰機,尤其針對中共的變軌式飛彈,在大氣層變軌前便可運用強弓發動攔截。
另一方面,中科院也公開與美方合作的美商ANDURIL Industries透過技術轉移,合作生產的低成本自主巡弋飛彈,展現與美方合作開發彈種的企圖心。李世強說,中科院在這次展會將和美國、加拿大的六家廠商簽訂兩份合約、四份合作備忘錄,這樣合作只會更多、更熱絡。李世強指出,關於低成本自主巡弋飛彈,我方把它當成遊蕩彈藥,希望將成本壓到單枚價格650萬元的低價,並且以18個月時間在臺灣建立供應鏈,之後將展開量產。
中科院同時也公開垂直起降的「勁蜂三型」及可做靶機、誘標的「勁蜂四型」無人機,李世強說,「勁蜂三」與「勁蜂四」應做的測試都已完成,希望爭取不只是國軍的訂單,他強調,兩型無人機的性能、功能在同及無人機中應該都算得上出類拔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