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蛋黃區老公寓每年賣不到250戶?內行曝真相:實價登錄蓋牌
一名網友發現臺北市大安區老公寓一年成交量不到250戶。 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北市精華區老公寓沒人要?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以實價登錄製作圖表的臺灣房市圖表網站顯示,臺北大安區佔比最大的老公寓每年成交數居然不到250戶,就連社區大樓、華廈、公寓都比較多,他納悶原因,貼文下方內行網友則回覆「至少有300戶公寓交易被蓋牌」。
原PO指出,本認爲佔比最多的大宗老公寓應該是交易數量最多的,畢竟通常屋主年事已高。以大安區來說,繼承物件每年的成交量不到250戶,略看8年數據發現交易量反而是以社區大樓爲首、華廈次之,再來纔是公寓,好奇問「這種數據該如何解讀」,想知道這種資料的正確性如何辨識。
貼文下方許多網友搖頭,「存量跟流量本來就不一定成比例,存量多不一定就會有高流量」、「好的老公寓有出租價值、持有成本低,這種物件正常屋主都不會賣」、「好的老公寓、格局方正、地坪大,有都更潛力誰會賣」、「買得起臺北市老公寓,反而才需要現金實力」。
也有內行人直言「實價登錄蓋牌而已」、「他排除了關係人交易啊,老公寓其實比較多都先問親友鄰居」、「你問仲介就知道,大多數的老房都關係人交易」、「數字總量數據在實價登錄上毫無意義,只能用來看區段價格而已,而且蓋牌比例太高」、「實價登錄本身就只有65%不到的揭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