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位高權重,誣陷鄧公翻案不得人心!後被判18年,出獄後鬱憤而死

他本是一個小人物,特殊時期的特殊機會讓他有了“小人得志”的機會。他卻不知天高地厚,幹了一堆荒唐事,最終害人害己,落得一個淒涼下場。

這個人叫遲羣,1932年出生于山東省乳山市海陽所鎮。17歲時,他參軍入伍,後來調入8341部隊服役,混到了政治部宣傳科副科長。

1967年,由於特殊運動造成北京各大高校造反派之間武鬥愈演愈烈,爲了穩定局勢,中央派出“工宣隊”“軍宣隊”入駐高校穩定秩序。

“軍宣隊”是以8341部隊軍人爲主的工作隊,遲羣就是其中的工作人員。兩支工作隊入駐高校後,迅速穩定住了局面。

後來,遲羣竟然出任了清華大學黨委書記等領導職務,實際上成了當家人。然而,他文化程度不高,想要在一羣學富五車的教授中樹立威望,站穩腳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爲了樹立個人權威,遲羣與謝靜宜等人想了一個怪招:使用怪題考教授。他們找了一些十分冷門的專業題目,採用突襲的辦法當衆考試教授們,通過讓老教授當衆出洋相的辦法,達到貶損別人,擡高自己的險惡目的。

通過這件事,也可以看出遲羣的人品,就是一個小人。遲羣向“王、張、江、姚”四人靠攏,成了他們攻擊迫害人的急先鋒。

他還是“樑效”寫作組的負責人,以清華、北大爲據點,組織人蒐集所謂的“黑材料”,添油加醋,煽風點火,撰寫誣陷他人的批判文章。

1975年9月至1976年10月之間,遲羣親自組織、親自策劃、親自點題抓綱,授意“寫作組”炮製誣陷鄧公的文章高達60多篇,手段爐火純青,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鄧公復出後,大力整頓,使得國民經濟迅速恢復。遲羣卻秉持“王、張、江、姚”意圖,顛倒黑白,藉助他們控制的官媒大肆污衊鄧公,說鄧公是“翻案”不得人心等等。

爲此,他也被稱爲是“王、張、江、姚”的“先鋒大將”,個人權勢得以穩固,野心一步步膨脹。

他一方面散佈誣陷文章,一方面煽動不明真相的大學生樹立對立情緒,可謂是極度囂張。

然而,遲羣野心很大,能力卻十分有限。隨着“王、張、江、姚”被粉碎,遲羣是多行不義必自斃,誰也救不了他。1983年,他被北京中院依法判刑18年,淪爲階下囚。

1989年,遲羣被提前釋放。但是,他既沒有工作,也沒有生活來源,組織上見他實在可憐,給他每月發放一些照顧性的生活費。他和妻子蝸居在一間簡陋的平房裡,生活相當悽慘。

幾年後,國家出臺了一項政策:可以按照工齡置換房屋。遲羣聽到消息後激動不已,他趕緊跑到清華大學和以前工作過的單位要自己的檔案,卻被告知無法找到。

遲羣十分失望,但也無可奈何,他放低姿態,求了好多人,大家均表示只能找到檔案才能證明自己的工齡。

這也怪不得別人,遲羣發跡的時候,壞事做盡,得罪人太多,沒人願意幫他也是情理之中。

爲了置換新房,遲羣1999年只好寫信向組織上反映情況,寫着寫着,因爲情緒波動太大,引發腦溢血病亡。遲羣病逝後,相關部門派人到家中告知檔案找到了,只是遲羣也用不上了。

多行不義必自斃,遲羣落得一個可悲下場,也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