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國中第一次掃廁所 難過到成「心裡的坎」

北市高中以下公立學校共236校,其中73校由學生全面負責廁所打掃,且以國中小居多。此爲學生掃廁所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

學生在校實踐生活教育,有人從國小到高中都要掃廁所,被分配到就做,更希望負責掃到好,也有人國小沒掃過,國中第一次接觸就因收垃圾成爲心中難跨過的坎,後來雖不排斥,但打掃各種亂象,還是會影響下堂的上課心情。

北市73校由學生全面負責廁所打掃,國中小居多;考量校園場地開放致廁所使用量增加,148校由學生掃除爲主、輔以定期委外清潔加強清掃,委外清潔費用由委外場地使用費、場租收入、職工委外經費等支應,此以國小佔7成最多;11校經家長會決議,由家長會提供經費協助廁所清潔;4所特教學校由校方編列經費支應委外掃除。

高中二年級丁姓學生分享,國小不用掃廁所,學校有找人來專門清潔,他直到國中才第一次在校園掃廁所,「一開始會覺得好髒,怎麼要我掃?也不敢去碰垃圾,但全部要集中在一袋再丟掉,是心裡很難跨過去的坎」,因此同學們會把工作推來推去。

丁姓學生表示,不會排斥掃廁所,畢竟環境是大家共享,一起維護環境是滿合理的。但他認爲,學校找人來掃廁所比較好,與其讓學生花時間去搞清潔,倒不如拿來念書,而且若有學生在廁所胡搞瞎搞,例如有人把衛生紙丟天花板、洗手檯有噁心異物、有人玩水,都要花時間清潔,整個人會變得很煩躁,影響下一堂上課心情。

高中三年級高姓學生提到,學校廁所都是學生自己掃,不分年級,每個班級都會分配一定人數去清潔。有些同學會認爲隨便掃掃就好,廁所就還是比較髒,像他在家都會打掃廁所,「如果在校工作是打掃廁所,當然會想要打掃乾淨一點」,不太會排斥,但會覺得比較倒楣、比較累。

臺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榮譽總會長劉一寬指出,孩子打掃廁所,只能說有做,但要非常乾淨是很難的事,因此有些家長寧願花點錢找人清潔,也有傳統派家長認爲掃廁所可訓練孩子的服從、培養對環境的責任感。

劉一寬說,他支持學生在校求學,仍須爲自己的環境負責任,但迴歸現實面,校方多少會請清潔公司處理,只是處理週期不一,1周1次、每月1次、甚至半年1次,費用多數由家長會支出,平時則是學生維護環境。

臺北市教育局表示,校園內環境清掃,不僅是環境維護,也是環境教育及生活教育的一環。北市高中以下學校校園清潔工作原則鼓勵由學生自行分工完成,並視個別需求輔以委外清潔的方式辦理,透過參與校園環境清潔工作,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能力。

教育局強調,校園環境的維護是學生生活教育實踐的場域,透過參與掃除工作,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能力,對公共事務的參與,並建立維護公共空間的意識,期盼共同營造友善且優質的學習環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