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快速減重20公斤!腹部超音波一看「膽結石大又多」 醫解析原因

▲不少人追求健康減重,但如果減重速度太快,恐怕會有膽結石問題。(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問題根源,減重有助於恢復健康,不過肝膽胃腸科醫師提醒,短時間快速減重可能會增加膽結石風險!近期就有一名50多歲脂肪肝的患者,原本體重超過100公斤而接受減重療程,短時間內就瘦下20公斤,沒想到定期半年回診做腹部超音波卻發現,膽結石變得又多又大。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謝文斌臉書發文指出,快速減重增加膽結石風險的主要原因在於膽汁中膽固醇濃度升高、膽囊排空減少與體重快速下降。當每日攝取熱量過低(如低於800大卡),脂肪大量動員進入肝臟,使膽固醇分泌增加,導致膽汁過飽和、結晶沉積;同時,因進食量少,膽囊收縮減少,膽汁滯留,也促使結石形成。

謝文斌也提到,過去研究顯示,約有10–25%的快速減重者在數週內形成無症狀性膽結石,其中約1–3%可能進一步出現腹痛或急性膽囊炎。

膽結石的治療方式取決於是否有症狀。謝文斌說明,若無症狀,大多不需開刀,只要每6個月至1年做腹部超音波追蹤即可;若出現膽絞痛或併發症,則建議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無法手術者可考慮使用熊去氧膽酸,但效果有限。

至於要如何預防?謝文斌提醒,應避免高脂肪飲食、控制體重、適度運動,並避免快速減重。飲食中適量脂肪可促進膽囊收縮,有助於預防膽結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