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於清末,活到21世紀,曾是電影製片人,一生捐款超過百億

他出生於清末,活到21世紀,曾是電影製片人,一生捐款超過百億

從“邵逸夫”到“流量爲王”:百年變遷下,我們該如何傳承和創新?

2023年了,短視頻平臺上充斥着各種一夜爆紅的“流量密碼”,有人靠着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吸引眼球,有人則用着千篇一律的“劇本”收割流量。這不禁讓人想起那個從清末走到21世紀的傳奇人物——邵逸夫,他一生歷經風雨,卻始終堅持創新,最終建立起一個屬於華語電影的黃金時代。從“邵氏出品,必屬佳品”到如今的“流量爲王”,這百年間的變遷,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邵逸夫的一生,恰好見證了中國電影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崢嶸歲月。他早年南下新加坡,從默片到有聲電影,每一次技術革新,他都敢爲人先,甚至冒着生命危險遠赴重洋,只爲將最先進的技術帶回中國。而他一手打造的邵氏影城,更是匯聚了當時最頂尖的導演和演員,拍攝出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經典之作。

反觀當下,我們身處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技術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在“流量”的誘惑下,許多創作者卻迷失了方向,爲了快速走紅,不惜抄襲、模仿,甚至製造低俗、博眼球的內容。誠然,流量時代需要新的創作邏輯,但我們是否可以從邵逸夫身上汲取一些寶貴的經驗和啓示呢?

創新是發展的源泉。

邵逸夫之所以能夠在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爲他始終堅持創新,無論是技術上的突破,還是內容上的探索,他都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

品質是立足之本。

邵氏電影之所以能夠成爲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靠的不僅僅是華麗的特效和明星陣容,更是其精良的製作和深刻的內涵。

責任是成功的基石。

邵逸夫一生熱心公益,捐資助學,他的善舉不僅爲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爲他贏得了廣泛的尊重和讚譽。

2022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爲300.67億元,相比2021年減少了36.4%,這其中固然有疫情的影響,但也反映出中國電影市場面臨的困境。如何在後疫情時代重振雄風,是擺在所有電影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除了電影行業,其他領域也面臨着類似的挑戰。例如,近年來短視頻平臺發展迅猛,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如內容同質化嚴重、價值觀導向偏差等。

在“流量爲王”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傳承和創新,才能創作出真正有價值、有影響力的作品呢?

或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內容爲王,流量爲輔。

流量固然重要,但它只是衡量作品影響力的一個指標,真正決定作品生命力的還是其內容本身。創作者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打磨內容上,創作出真正能夠引發觀衆共鳴的作品。

堅守底線,弘揚正能量。

流量時代更需要堅守價值底線,傳播正能量。創作者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用優秀的作品引導社會風尚,而不是爲了流量而放棄原則。

擁抱技術,不斷創新。

技術是推動內容創作的重要力量,創作者應該積極擁抱新技術,不斷探索新的表達方式,用更具創意和感染力的作品吸引觀衆。

邵逸夫先生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留下的精神財富卻依然閃耀着光芒。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更應該學習他敢爲人先的勇氣、精益求精的匠心以及心繫家國的情懷,爲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想問一句:在追求流量的我們是否也應該思考一下,什麼樣的作品才能真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能真正留在人們心中?

本文致力於傳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違規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協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