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 彌勒警方發佈典型電詐案例

爲切實增強羣衆防範意識,提升防騙識騙能力,彌勒警方發佈多起典型案例,希望大家以案爲鑑,不輕信陌生來電、不透露個人信息、不轉賬給陌生賬戶。同時建議市民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開啓來電預警功能,築牢反詐防線。

3月10日,彌陽街道張女士收到一條貸款信息,並附有鏈接。張女士點擊鏈接後,彈出一個名爲“某某金融”的網站頁面,張女士在該網站填寫申請貸款信息。隨後,客服稱申請的貸款已通過,但因張女士的收款銀行卡卡號輸入錯誤,該筆貸款被凍結,需要繳納認證金才能解凍並修改銀行卡號。隨後,客服讓張女士下載某App聯繫業務員處理。張女士按照業務員的要求,分多次在某App內以購物的方式充值4.9萬元的認證金,但貸款仍未解凍後才意識到被騙。共計被騙4.9萬元。

3月12日,住在彌勒市彌陽街道旅居人員李某某在網上刷抖音時,看到一個可以投資短劇的視頻,隨後該男子通過視頻的指引下載名爲“中視某某”的App。下載註冊後,對方在“中視某某”App內聯繫該男子,讓其通過購買電子購物卡以及通過對方提供的支付寶二維碼掃碼轉賬的方式進行投資理財。該男子投資轉賬後,需進行提現時發現無法提現。對方告訴該男子,因爲其操作失誤,“中視某某”賬戶資金被凍結,需要繼續追加投資才能解凍。之後,該男子又按照對方的指示繼續投資,但發現還是無法提現,才發現被騙。共計被騙13.64萬元。

3月13日,太平街道王女士在某App上看到做手工兼職的視頻,對方以掃碼觀看流程的方式讓王女士掃碼轉賬587元錢。但轉賬後,王女士發現無法提現,對方以在某App上買東西走流程退款爲由,讓王女士使用對方的某App賬號購買貴重物品。王女士共計轉賬2.9萬元後才發現被騙。

記者 馮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