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短事故處理時間 國道隧道CCTV導入AI減少誤報率
交通部高公局代理局長彭煥儒指出,爲提升國道隧道安全及減少誤報率,近期將CCTV提升爲數位化攝影機,並導入AI影像辨識、物件追蹤技術及深度學習,提升準確度。記者胡瑞玲/攝影
國道隧道爲封閉行車空間,如發生交通事件,救援難度較一般路段高,爲及早偵知交通事件,縮短處理時間,交通部高公局規畫於500公尺以上隧道,建置「影響式事件偵測系統(IID)」,也就是將CCTV導入AI影像辨識,以提升準確度、減少誤報率。
交通部高公局代理局長彭煥儒指出,舊有的IID系統採類比攝影機,運用二值化影響辨識技術,其對光線環境較敏感,導致誤差及誤報較大,爲提升國道隧道安全及減少誤報率,近期將CCTV提升爲數位化攝影機,並導入AI影像辨識、物件追蹤技術及深度學習,提升準確度。
彭煥儒表示,目前已有24處隧道建置該系統,其中,已有17處隧道、406個偵測點位已AI化,AI化比率達70%。剩餘7處包含國3的蘭潭、中寮預計2026年12月AI化;國5的南港、石碇、烏塗、彭山、雪山預計2026年4月AI化。另外,蘇花改等也有建置。
彭煥儒指出,AI影像辨識優勢爲可區分物件種類,如行人、大小車、機車、煙霧、散落物等進行所定;可追蹤各類物件,並作異常告警,也可深度學習,提升系統可靠度。
根據高公局統計國道A1 30日交通死亡人數目標值比較,2023年1至6月34人,2024年同期37人,2025年同期31人。高公局表示,今年目標死亡人數降至28人,但由於今年1月因楊梅休息站等事故,導致人數增加,但仍會朝每年下降人數爲目標。
彭煥儒說,建置IID後其成效可降低誤報率,提升準確率,約1分鐘系統自動即時偵知,減少5至8分鐘等待通報時間,準確率由80至90%提升至98%;優化部分,可避免警報麻痹,提升監督效率,同事間告警歸整,排除「施工事件」影響,降低重複告警,事件發報數降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