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監控國道隧道!1分鐘內事故自動告警

高公局代理局長彭煥儒3日說明隧道IID影像式事件偵測系統導入AI情形。(蔡明亙攝)

國道隧道爲封閉性路段,若發生交通事故,救援難度較一般道路高,交通部高公局在500公尺以上隧道,建置IID影像式事件偵測系統,過去以人力觀察監視器畫面約需5至8分鐘,但該系統陸續導入AI後,事故發生1分鐘內即可自動觸發告警,可及早通知相關單位前來處理,提高監督效率。

高公局統計,國道A1事故今年1至6月已造成31人死亡,雖稍微超過預期目標值28人,但已較2023年同期34人、2024年同期37人低。

隧道IID影像式事件偵測系統可偵測行人、機車、逆行、車停、煙霧及散落物等。(交通部提供/蔡明亙臺北傳真)

高公局代理局長彭煥儒說明,爲及早偵知交通事件,縮短處理時間,高公局在500公尺以上隧道,建置IID影像式事件偵測系統,過去該系統採用類比攝影機,畫面爲黑白影像,對光線環境較敏感,導致誤報或誤差機率大,較難精準判斷事故。

彭煥儒表示,近期已經CCTV升等爲數位化攝影機,並導入AI影像辨識、物件追蹤技術及深度學習,提高準確率,全臺已有24處國道隧道建置IID影像式事件偵測系統,其中國6、國3、國3甲、國4共17處隧道已設置AI辨識,內含406個偵測點位,國5的隧道已發包,預計2026年4月可AI化。

彭煥儒提到,IID影像式事件偵測系統可偵測行人、機車、逆行、車停、煙霧及散落物等,舉7月2日在國3北上埔頂1號隧道內事故爲例,17時13分發生事故,17時14分該系統就觸發告警畫面並鎖定現場,隨即啓動CMS顯示事故訊息,並於隧道口車輛管制,快速通報事件處理,該事故最後於17時33分排除。

彭煥儒指出,IID影像式事件偵測系統導入AI可降低誤報率、提升準確率,約1分鐘就能偵測事故,減少過往5至8分鐘的等待通報時間,準確率從80至90%提升至98%,同時也避免警報麻痹,提升監督效率,同事件告警可歸整,排除施工事件影響,降低重複告警事件發報數50%。

公路局長陳文瑞提到,公路局轄下主管的長隧道,像蘇花改的隧道等,也都有建制IID影像式事件偵測系統,偵測速度會較快,對於一些危害情形,可將影響降至最低,及時發現可快速應變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