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院士批華爲壟斷:你當老二沒問題,但你不該搞抗衡!網友:失敬

作者 |風起堂主人來源 |風起堂觀察(funqitun)投稿 |funqitown(微信)

2024年9月2日,本號發過一篇某名校知名經濟學家批判華爲是血汗工廠的文章,揭露了某些專家遠離羣衆的學術不嚴謹和不理性的極端偏見,引得衆多網友留言,痛批某些專家學者“自以爲是,脫離社會,脫離人民,站在人民的對立面,爲個人利益服務。”

確實,這種高高在上的所謂專家學者還有不少。這不,又一位更大名頭的專家火了,可惜是被罵火的,或者說是“罵臭了”。

有網友評論稱:現在的有些院士,只能讓人“失敬失敬”!

其實,這段視頻講話時間發生在2024年5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凝暉在中國科學院的某個公開場合上,批判華爲以一己之力對抗西方大國打壓是搞壟斷、搞封閉,並認爲這樣的方式是打不贏的。

孫院士是這樣說的:

“華爲就是搞封閉、搞壟斷。最好你們都別幹,你們貢獻給我就行了。你們都用我的芯片,你們都把技術給我,然後我搞一個端到端的,從製造到指令,到軟件,到大模型,到應用……反正全都是我的,計算中心到算力網,全都是我。所以,我想我們用這種中式的封閉、中式的壟斷去對抗人家西式的封閉,西式的老壟斷,肯定是打不贏的。”

孫院士還認爲:華爲在手機、在通訊裡已經是老二了,當老二已經肯定沒問題了,但你不能形成這麼一個相抗衡的態勢!

在這段言論中,孫院士還認爲華爲的發展模式是一種垂直的封閉模式,是不開放的模式,是爲了謀求商業利益最大化。

看完這段講話,堂主的感覺是,這位孫院士有些太過情緒化了,好像華爲哪裡得罪過他了?

堂主十分不解,就結合網上的公開資料,簡單梳理了一下孫院士有些混亂的表達,歸納爲以下4點:

一是華爲就該安心做老二,安心被打壓,反抗是不應該的;

二是華爲的發展模式是在搞中式壟斷;

三是華爲搞中式壟斷肯定搞不過西式壟斷,註定會失敗;

四是華爲不開放技術,把資源集中在自己手裡,搞商業利益最大化。

抽絲剝繭之後,我們發現,這位中國科學院的孫院士,好像屁股坐錯位置了。

身爲國內官方科研機構的人物,難道不應該以自己所掌握的科研資源來支持國內企業的科技進步,打造出更多的高科技企業?

身爲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對中國在高端科技領域被西方全面打壓難道不應該義憤填膺?難道不應該和國內的高科技企業團結起來,共同推動國內科技發展?

但是,我們看到了,好像在這位孫院士的思想裡,華爲被西方大國打壓就是應該的,你搞對抗就不對,你就該受着,而且還應該開心溫暖的受着。

衆所周知,國內幾十年來在芯片領域、操作系統領域、通訊技術領域遠遠落後於西方科技,但華爲,憑一己之力實現突圍,第一次讓中國科技水平在部分領域實現了全球領先,這是幾乎所有國人都應該自豪的壯舉,但在孫院士的眼裡,卻成了大不該?

一位臺灣學者黃智賢在看到孫院士的這段講話之後,更是義憤填膺發表評論稱:孫凝暉有公家資源,孫凝暉要做的事情,就是幫中國製造更多個華爲,可以跟西方分庭抗禮,可以超越西方,不是嗎?!......我們期待孫凝暉能夠以手中的公有資源,能夠幫忙去創造第二家華爲,第三家華爲,第四家華爲,這樣不好嗎?

再借用臺灣知名媒體人賴嶽謙一句很到位的評價:這種情況下還幫西方說話的,就是奴才!

其實,這位孫院士懟華爲,不是第一次了。

細心的網友如果檢索一下這位孫院士的言論,就會發現,孫院士對華爲的不滿似乎由來已久。

早在2023年4月,孫凝暉院士就在公開視頻資料中質疑稱:華爲的科學家不能算科學家,華爲的基礎研究是“技術”不是“科學”。

孫院士說:我不覺得他們(華爲)談的科學,他們的科學其實在我們看來就是技術,華爲嘴裡那些數學家,他不是……他是技術,他只是把數學當做一個工具用在解決工程問題,解決技術問題,跟科學裡邊的那些數學不是一個概念。

當然,那時候孫院士的言論,還只能算是學術上的個人偏見,還看不出他對華爲的不滿和偏見。

但是,相對於另一位著名數學家對華爲科學家和基礎研究的評論,這位孫院士一而再再而三,對華爲進行這種有違公衆認知底線的偏見和情緒化批判,就不得不讓人疑惑了。

這背後,是否有利益之爭?名譽之爭?難道華爲的越來越強大,傷害到了某些人高高在上的學術界臉面?

或者正如項立剛所述,是華爲的基礎研究技術落地開花,讓某些紙上談兵騙取經費的專家們拿不到經費了?

又或者是,華爲沒有給某些僞專家面子,沒有高調邀請接待,或者沒有滿足其合作願望?

當然,如此種種,吃瓜人只能一通腦補了。

但總的說來,這一回,這位孫院士,怕是有些懸了。

只有華爲和任正非,依然堅定前行,不爲所擾。

其實,關於華爲的科學家不算科學家、華爲的基礎研究不是科學的質疑,任正非早前就有過迴應。

任正非認爲,科技界不應該只將從事理論研究的才叫科學家,如果這樣,全球也就最多幾百個這樣的科學家了;這樣也不利於激勵更多人熱愛科學,否則小孩一說想當科學家,結果告訴他,全地球就幾百個科學家,那就磨滅了他對科學的興趣了。

在華爲內部的專家座談會上,面對外界質疑的聲音,任正非迴應道:不要去對比社會稱謂,華爲不怕科學家多。

任正非表示,在華爲研究前沿科技的科學家,有兩條道路選擇:一是走科學家的道路,做科學無盡前沿的理論研究,在公司的願景和假設方向上創造新的知識;一條是走專家的道路,拿着“手術刀”參加我們“殺豬”、“挖煤”……的商業化戰鬥。

對於社會上有關“華爲的數學家是科學家還是工程師”的質疑,任正非強調稱:不要去比對社會稱謂,就不會心裡忐忑不安。

“我們的科學家是領飯票的一種代碼;社會上的科學家是社會榮譽的一種符號。我們領飯票的人多了,說明我們兵強馬壯,戰鬥力強,因此,我們不怕科學家多。”任正非用一句話總結道。

“華爲不怕科學家多”,這纔是大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