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這場戲我反覆拉進度條看了五遍,這就是早戀的教科書級解法

《蠻好的人生》大結局了,其中有一段戲,我是真的反反覆覆拉扯進度條,看了好幾遍。

就是發現兒子早戀的那一段……

一般媽媽肯定火冒三丈,擔心早戀影響學習,必須給扼殺在搖籃裡。

但胡曼黎只是憤怒了一下下,冷靜了之後,她來到兒子房間說:

“對小姑娘有好感,那很正常的嘛~”

“你這個年紀沒點小心思我纔要慌~”

“我像你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暗戀別的男生啊~”

“但因爲這事,把成績搞下降了,至於嗎?”

“你陽光開朗,善良幽默,誰要是看不上你,是她們眼光有問題!”

哇~這一番神操作啊,暗合了三個心理密碼,可以說是家長面對孩子早戀,教科書級別的處理方法了!

1、利用羅森塔爾效應,給孩子正向暗示;

2、利用雙核溝通法,優先處理情緒,再利用好情緒來促進實際問題的解決;

3、構建安全型依戀關係,面對早戀首先守住親子關係,纔是王道。

但真正能用上這三個心理學原理的家長,少之又少……

隨手扒拉幾個數據,看得我血壓飆升:

當中國家長遭遇孩子早戀,有63.5%的家長都處理錯誤啦!

超過82%的家長,讓孩子因爲早戀產生“犯罪感”!

被家長強制拆散的小情侶中,有93%轉爲地下情!

更扎心的是,71.2%的家長堅信“早戀必定影響學習”,因早戀引發的親子衝突,已經成爲12-18歲青少年自傷事件的第二大誘因。

就問你,怕不怕?

可諷刺的是,心理學研究證實:只要經過適度引導,42%的早戀學生成績會不降反升!

因爲“被喜歡”的成就感,會激發孩子自我提升的主觀動力。

可惜家長完全不知情~

其實孩子在青蔥歲月,對異性有好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將心比心,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早戀的標籤,遇事咱就拿胡曼黎的這套《四步處理法》,就能有效引導孩子,讓他成績不降反升!

第一步:深呼吸7次

心理學中有禁果效應,說的是:家長越激動,孩子容易越把朦朧好感,當做禁忌誘惑。

下次發現小紙條,先默唸三遍:我親生的!

先深呼吸7次,能有效平復情緒。

學學胡曼黎淡定三連問:

"牛奶要想着喝!"

"這英文寫得比我當年強多了!"

"週末要不要請同學來家寫作業?"

記住胡曼黎金句:“你們這個年齡,最多也就是一起寫作業的革命友誼!”

北京家庭教育研究院專家說:家長每分享1個青春期糗事,孩子敞開心扉的概率就能提升40%。

自爆越真實,越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噢~

深圳某校實驗班搞了個神操作:允許早戀學生每週六下午茶時間見面,前提是保持成績不下滑。

結果你猜怎麼着?

其中78%的學生成績不降反升!

我們也可以嘗試跟孩子約法三章:

晚上9點前回家;

只在公開場合見面;

身體接觸不超過握手、禮貌性擁抱;

月考排名下降要暫停約會一週……等等。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有過剩的精力,他們需要一個發泄的出口。

如果孩子的生活中,除了學習,就剩下早戀了,那早戀一定特別有吸引力!

還可以引導孩子發揮特長,參加圍棋比賽、組建樂隊,讓他的才華比顏值更閃亮,他會愛上這種感覺,從而取得更大進步。

說真的,哪有什麼"早戀",不過是春天來了,小樹苗想開花了。

此時孩子如果能遇到一位智慧的家長,將會是特別幸福的。

我會永遠記得《蠻好的人生》中,兒子丁達爾最後對媽媽說:"你讓我知道,喜歡一個人不可恥,放棄成長才可惜。"

做一個讓孩子放心把心事交給你的父母,纔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呀!

紀錄片《鏡子》:真實記錄早戀少年的心理掙扎,比說100句“我爲你好”更震撼;

電影《怦然心動》:豆瓣9.1分神作,教科書級示範如何把懵懂好感昇華爲共同成長;

紀錄片《成長的秘密》:跟蹤拍攝00後情感成長,比《動物世界》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