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硬通貨”當道,英偉達產業鏈狂奔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實習生蘇梓丹AI浪潮下的算力競賽,正在改寫全球科技產業的節奏。大模型推理與訓練需求急速膨脹,讓AI算力一躍成爲基礎設施中的“硬通貨”。

在英偉達市值衝上4萬億美元之後,這場算力週期的紅利,正沿着產業鏈層層釋放。過去一年,從存儲、封裝到通信連接,資本市場已經經歷過數輪追逐。進入2025年,A股的英偉達產業鏈熱度繼續攀升,AI服務器、光模塊、液冷、高端PCB與高速連接等環節全面點燃,龍頭公司半年報普遍超預期。

工業富聯市值突破萬億,新易盛股價三年累計飆升逾28倍,勝宏科技股價今年以來漲幅超過500%,多家公司紛紛交出亮眼成績單。在英偉達轉向AI基建企業的過程中,資本與產業共振效應進一步放大,算力賽道已成爲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主線之一。

業績和股價齊飛

具體來看,AI服務器是核心收益板塊。工業富聯上半年營收與利潤創同期新高,二季度單季營收首次突破2000億元、AI服務器營收同比增幅超60%。8月29日,工業富聯市值突破1萬億元,在A股排名第十。浪潮信息同樣表現亮眼,2025年上半年營收801.92億元,同比增長90.05%;歸母淨利潤7.99億元,同比增長34.87%,都體現出AI服務器領域的強勁增長動能。

光模塊是AI投資中網絡端的重要環節,在全球算力投資持續背景下,AI成爲光模塊數通市場的核心增長動力。光模塊龍頭“易中天”(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持續狂飆。

其中,綜合實力最強的中際旭創2025年上半年營收147.89億元,同比增長36.95%;歸母淨利潤39.95億元,同比增長69.40%;天孚通信同樣實現兩位數增長,上半年營收24.56億元,同比增長57.84%;歸母淨利潤8.99億元,同比增長37.46%,兩者都在光模塊賽道展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

新易盛在過去三個月市值暴增,截至8月29日收盤,已經超過3500億元。上半年業績方面更是達到了三位數的漲幅,營收104.37億元,同比增長282.64%;歸母淨利潤39.42億元,同比增長355.68%,業績與市值形成強勢共振。同時,新易盛的光模塊毛利率達47.48%,在業內看來,新易盛和博通的緊密合作,提升了毛利率。

天風證券報告指出,2025年800G光模塊需求將繼續高增長,同時1.6T光模塊需求將從下半年開始逐步放量,成爲新的增長點。

隨着英偉達GB200 NVL72等機櫃化方案放量,液冷滲透率顯著提升。集邦諮詢最新研究預計,2025年AI數據中心液冷滲透率將升至33%。英維克在這一趨勢下表現突出,2025年上半年營收25.73億元,同比增長50.25%;歸母淨利潤2.16億元,同比增長17.54%,業績增長帶動股價年內大幅上漲。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其股價累計漲幅高達109.16%。

8月29日,有消息稱比亞迪電子進入英偉達GB300液冷供應鏈,當日股價上漲7.3%。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806.1億元,同比上升約2.58%,淨利潤17.3億元,同比增長13.97%。

再看PCB產業,多數上市企業上半年實現增長,高多層/高階HDI及載板需求擡升帶動板廠景氣。PCB廠商勝宏科技年初以來股價上漲了519.2%,總市值突破2000億元。業績方面,2025年上半年勝宏科技營收90.31億元,同比增長86%;歸母淨利潤21.43億元,同比增長366.89%。

鵬鼎控股同樣受益於行業景氣,上半年營收163.75億元,同比增長24.75%;歸母淨利潤12.33億元,同比增長57.22%,在高端PCB領域保持着穩健的增長節奏。不過,有分析師指出,下半年PCB關鍵原材料銅價預計存在上漲壓力,會加大PCB競爭壓力。

此外,在英偉達的連接器供應商方面,海外市場中安費諾、Molex和泰科作爲領先企業,佔據了背板連接器市場的60%到80%,但立訊精密等國內企業也在快速發展。上半年,立訊精密的通信數據中心業務增長接近50%,整體營收1245.03億元,同比增長20.18%

算力需求持續增長

從半年報來看,A股算力產業鏈的成長性正在被市場重新定價。龍頭公司業績和股價的共振,都顯示出產業景氣的確定性,是全球AI基礎設施擴張帶來的需求釋放。而英偉達作爲AI超級巨頭,推動着產業鏈共同上升。

“英偉達鏈”成爲“果鏈”之後,最受關注的賽道之一。可以看到,不少果鏈公司進入英偉達產業鏈,在精密製造基礎上加大合作佈局。比如,工業富聯在AI服務器整機領域,不論GB200還是GB300都很早介入產業鏈中;立訊精密有櫃間以及櫃內的高速互連的解決方案;近期還有消息稱領益智造進入液冷供應鏈。相對而言,在AI產業鏈上,他們提供的產品附加值更高。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業雖然並非處在芯片等最前沿的“高精尖”環節,卻憑藉精密製造與規模優勢,逐漸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據了關鍵位置。而算力產業鏈集羣的成長,體現了國內科技公司技術不斷成熟、向高端佈局、拓展全球市場的能力。他們也是新質生產力中智能製造業的佼佼者,在AI基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眼下,隨着AI加速迭代,算力幾乎成爲新基石。從多家公司的財報來看,它們幾乎都提到算力的需求還在不斷增長。

中際旭創財報就梳理道,爲了滿足AI應用興起帶來的推理和訓練需求,海外雲服務廠商持續加大AI基礎設施建設,整體資本開支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2025年第二季度,微軟、亞馬遜、Meta、谷歌合計資本開支同比提升69%至874億美元。根據Factset一致預期,2025年這四家雲廠商的合計資本開支預計同比增長50%至3338億美元。

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三大互聯網廠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合計CAPEX(資本開支)爲550.12億元,同比增速99.38%。國內互聯網廠商逐步加大對AI相關業務的投入,並加速將AI技術整合進其原有業務,對AI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由此推動了其資本開支的大幅增長。

招商電子發佈的報告指出,英偉達預計今年CSP等Capex約6000億美元,指引到本十年末全球AI基礎設施支出將達到3萬億—4萬億美元。英偉達表示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二大計算市場,預計市場規模約500億美元,CAGR約50%,與全球AI市場一致。報告建議關注國際GPU龍頭英偉達及其產業鏈標的,關注服務器硬件層面所涉及的系統組裝、GPU、CPU、存儲、高速連接器和電光連接、PCB/IC載板、散熱、電源、各類輔助芯片等零部件的投資機會,並關注國內寒武紀、海光信息等國產GPU/CPU廠商和華爲昇騰等自主算力產業鏈相關公司,以及先進製造/封裝和HBM等產業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