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戰速決幻夢破裂 以色列體驗“加沙式毀滅”
7月14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深入剖析以伊衝突的來龍去脈,洞悉中東局勢背後的複雜博弈與全球影響。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爲教授在節目演講中表示,回望這場持續12天的激烈衝突,其進程與多數人事先的預判存在明顯差異。衝突初期,以色列發動突襲時佔據顯著優勢,但伊朗隨後展現出強勁的持續作戰能力——尤其是以色列“鐵穹”等防禦系統難以招架伊朗的飽和式與混合式轟炸。伊朗發射的導彈陸續擊中以色列城市中心的建築羣、科研機構、港口、軍醫院及煉油廠等關鍵目標,這使得以色列不得不開始尋求緩和局勢的契機,並考慮停火。
他指出,許多以色列人過去總認爲,加沙式的毀滅只會降臨在他人頭上,未曾想如今自己也親歷了戰爭帶來的破壞。顯然,與伊朗相比,以色列的戰略縱深存在明顯劣勢:以色列實際控制區域約2.5萬平方公里,面積大致相當於兩個天津市的總和,而伊朗的國土面積是其66倍。以色列原本計劃速戰速決,然而這場衝突卻迅速演變爲它最不願面對的消耗戰。
編輯: 周雯飛
責編: 張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