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韻飛揚,“藝”助“蘇超”
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新華日報)
□ 本報記者 顧星欣 高利平
這個夏天,“蘇超”點燃了全民如火激情,創造了一個人人皆可揮灑創意的廣闊舞臺。與此同時,一場“蘇超”全民文藝創作盛宴正在展開,藝術家們和廣大羣衆一起,積極投身這股熱潮。他們譜曲填詞,唱響激昂人心的戰歌;妙手編排,獻上令人耳目一新的戲曲新唱;舉起相機,留下賽場內外的珍貴一瞬……各類精彩的文藝創作,爲大家引以爲傲的“蘇超”注入澎湃吶喊。
動感“蘇超”,一路出圈一路歌
“蘇超”的旋風甫一颳起,江蘇文藝界便敏銳捕捉到了這股強勁的脈動。江蘇省文聯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涵蓋戲劇、音樂、攝影、書法等藝術門類,吸引了衆多藝術家熱情參與。
記者從江蘇省音樂家協會了解到,“蘇超戰歌”原創歌曲徵集活動開展以來,省音協已收到近百首“蘇超”主題歌曲,不僅有全國知名的江蘇籍作曲家卞留念、孟文豪等專業人士創作投稿,還有大量各行各業音樂愛好者以AI爲輔助工具創作的歌曲。
“給我一個狂歡夜,讓我爲你放聲吼……”7月5日晚,“蘇超”第六輪南京隊對陣蘇州隊現場,60396名觀衆齊聚南京奧體中心。卞留念帶領全場觀衆齊聲高唱《萬衆一心》,這首朗朗上口又超有氛圍的“戰歌”,點燃了觀衆熱潮。
“作爲從家鄉走出的音樂人,看到‘蘇超’火爆出圈,成爲一項全民盛會,用南京話說,挺‘擺’的。我很激動,於是主動‘請戰’給大家帶來了這首歌,爲‘蘇超’搖旗吶喊!”卞留念告訴記者。他表示,“這首歌的歌詞全是‘乾貨’,從頭到尾沒有提到‘足球’兩個字,但是用最真誠、來自內心的詞,讓大家都能感受到我們的家鄉美,感受到體育精神,感受到江蘇人奮進的精氣神。”
江蘇省攝影家協會積極組織“蘇超e起拍”視覺作品徵集活動,廣大攝影人與“蘇超”同行,拍攝海量圖片,用鏡頭記錄下一個又一個精彩瞬間。
省攝影家協會主席肖勇表示,全省攝影人蔘與熱情高漲,每當比賽日,省攝協“一天一特輯”,第一時間通過網絡平臺推出。攝影人用手中的鏡頭,不僅捕捉到了比賽的精彩瞬間,充分展現了場上奮力拼搏、互助友愛的和諧氛圍,同時還把鏡頭對準同樣燃爆的觀衆席,展現主客場球迷啦啦隊聲勢浩大的助陣場面。“許多拍攝過球賽的攝影人反映,‘蘇超’現場,觀衆看臺與賽場同樣出畫面。”
不僅比賽場上精彩紛呈,場外的“第二現場”也同樣火爆。每場比賽,專業的和業餘的攝影人都會自發捕捉大量的互動花絮。肖勇說,“相比於以前單純的體育賽事,‘蘇超’爲廣大攝影人提供了更多的創作機會和更廣的創作空間。”
戲韻悠揚,傳統藝術助燃“蘇超”
江蘇傳統文化底蘊深厚。這個夏天,各類江蘇特色地方戲曲和曲藝作品,也紛紛加入“蘇超”的助陣行列,吸引衆多網民和球迷點贊。
“蘇超”戰火初燃,一首名爲《蘇》的戲腔歌曲就走紅了。歌曲演唱者之一的江蘇省崑劇院院長、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施夏明告訴記者,這首歌是之前應江蘇省歌劇舞劇院嶽佳之約的一次合作,由孟文豪、紅風作詞,“孟文豪老師同時擔任作曲,他在其中運用了一些崑腔元素。伴隨‘蘇超’熱度,這首歌被廣泛傳播和關注,進而使更多人瞭解和關注到作爲江蘇文化名片之一的崑曲,讓我們感到出乎意料的同時又十分欣喜。”
施夏明表示,用崑曲這樣一門古老藝術的聲腔唱出江蘇當下的繁榮發展與精神風貌,正是緊隨時代的創新表達,“希望更多人因爲‘蘇超’而瞭解江蘇,瞭解江蘇的文化,共同推動江蘇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
“隊隊旌旗迎風飄,大太保金陵溫侯貌,二太保姑蘇卷狂飆,三太保彭城鐵騎驍……”一段蒼勁有力的京劇版《蘇超十三太保霸氣下戰表》聽來頗有韻味。演唱者、江蘇京劇名家張建強笑稱,這就是玩出來的,“京劇傳統劇目《珠簾寨》中,剛好有一段數太保的唱段,我就用到這上面來了。”不過,京劇以字行腔,爲了讓唱詞押韻合轍,張建強還是費了一番功夫。
“踢呀踢呀勁頭添,球門釘死像鐵板……”,相比之下,錫劇《雙推磨》“蘇超”版則更加通俗易懂、燃爆士氣。和衆多創作者一樣,該作品策劃人之一、無錫市錫劇院“彬彬腔”第三代嫡傳王子瑜最初的想法,就是藉助“蘇超”的熱度宣傳無錫的錫劇以及當地文旅項目,“但‘蘇超’的熱度是引子,是創作的起點,真正讓它立得住、傳得開的,還在於我們迴歸了創作本身:如何將這份地域熱情,用錫劇獨特的唱腔、表演和韻味精準表達出來。”
在王子瑜看來,像“蘇超”這樣的熱點事件,爲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現實素材和時代觸點,這本身就是“文藝源於生活”的一種生動體現。“我們在唱段選擇上展開過討論,綜合考慮創作時間、音樂風格、畫面節奏等多方面因素後,選擇了節奏歡快的《雙推磨》中‘推磨’選段。在保留經典精髓的基礎上,融入‘蘇超’元素,保留接地氣的唱詞風格,力求讓老戲迷感到親切,也讓關注‘蘇超’的新朋友感受到這份激情。”
“蘇超”帶動了文旅熱潮。最近,一曲別有韻味的蘇北琴書《邀客來》,從宿遷向廣大遊客發出邀約。江蘇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戈娟告訴記者,這是一首以非遺蘇北琴書表演形式創作的曲藝說唱,“我們想通過這個作品,讓更多人看到宿遷發展,來品嚐欣賞宿遷的美食美景。”
戈娟表示,這首音樂中,“怎麼樣,心飛揚”這樣的反覆詠歎,既保留了曲藝表演的互動特色,又符合當代觀衆的接受習慣,而“哇哇哇”這樣的網絡化表達,則是傳統藝術年輕化的大膽創新,把傳統的道白表演成現代的“Rap”。“希望通過跨界融合,讓更多傳統藝術說‘當代話’。”
有梗有創意,“蘇超”開啓共創盛宴
“蘇超”所激起的,不僅僅是藝術家們的創作熱情,更是一場全民參與的創作盛宴。
不久前,一首改編自《世界第一等》的歌曲《蘇超第一等》爆紅網絡,來自鹽城的UP主“唐宋搖滾”身着北宋古裝,頭戴官帽、身着紫袍,懷抱吉他演繹現代搖滾,巧妙融合“蘇超”熱梗與厚重歷史。這穿越時空的“反差萌”,瞬間驚豔全網。
與此同時,網絡空間化身爲“蘇超”創意工坊——歌曲、舞蹈、動畫、說唱……各路網友才華噴涌,佳作紛呈。這個夏天,“蘇超”不僅讓足球“飛入尋常百姓家”,也讓無數熱愛文藝創作的普通人,擁有了前所未有的閃耀舞臺。
來自江蘇興化的草根劇團——興化板橋藝術團先後爲“蘇超”創作了兩首歌曲,其中《十三太保,我愛你》在該團視頻號上獲得了百萬流量,網友紛紛留言:“一曲‘蘇超’讚歌,聽了激盪人心!”
興化板橋藝術團團長萬小劍告訴記者,《十三太保,我愛你》用“蘇超”這根金線,巧妙融合江蘇各地的風采元素,串聯成一條璀璨奪目的文化項鍊。歌曲敏銳地捕捉到了江蘇發展的深層律動——在“十三太保”各具風采、百舸爭流的表象之下,是“蘇超”所象徵的凝聚力、競爭力與榮譽感,激發了每一位江蘇兒女心中的歸屬感與自豪感。
文藝的深沉力量與足球的澎湃激情在江蘇大地上交融,共同譜寫一曲蕩氣迴腸的“蘇超”壯歌。
筆墨書香,共繪“蘇超”圖景。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江蘇省文聯主辦的“揮毫助威·楹聯進蘇超”活動,徵集“蘇超”楹聯,同時邀請書法家以不同書體書寫楹聯,活動甚至吸引了10—16歲的書法新苗熱情參與。最近,新華日報社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通力協作,僅用30天就高效完成了全景紀實文學《蘇超來了》的出版,爲這場全民狂歡按下歷史快門。
這場全民共創的“蘇超”盛會中,文藝不僅爲球隊助威,更爲一種根植於土地、升騰於拼搏、凝聚於人心的精神圖騰而奮力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