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俊賓畫礦泉水致敬 反思能源政策:每個選擇都有代價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特別畫下礦泉水「致敬」一口喝乾「核廢場隔夜水」的藍髮言人楊智伃。(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工送「核廢場隔夜水」到國民黨部,藍髮言人楊智伃擰開一口喝乾引發網友熱議,「被政治耽誤的藝術家」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特別畫下礦泉水「致敬」,但也正色直言,能源政策是非常嚴肅和複雜的議題,「每一個選擇都會痛!」透過討論將所有數據、關注面向、成本和風險逐一檢視,找出多數人願意負擔代價,就是選舉政見和公投的主要目的,「若其他發電沒代價和爭議,可以不要核電,誰會不要?」呼籲認清檯灣現況和條件,思考要的能源比例和代價,纔是肥皂劇後該討論和選擇的正事。

蘇俊賓在臉書發文,明明是嚴肅的能源議題,昨天的新聞版面竟充滿趣味性,最佳主角是礦泉水,讓他晚餐後忍不住畫一張「礦泉水」,致敬和紀錄國民黨發言人仔仔的海量,身體力行社會大衆科普了低放射性核廢料貯存場旁暴露一夜的輻射劑量。

話鋒一轉,蘇俊賓正色指出,能源政策是個非常嚴肅和複雜的議題,不會有100分的答案,甚至連70分都沒有,各種排列組合的選擇,爭取的是勉強及格的60分,「每一個選擇,都會痛,因爲貪婪的人類,需要很多電,每一個選擇,都有代價,不會只有一個面向!」主張不同的人,討論中拿出數據和關注的面向,提出短程、中程、長程的成本還有風險,接受大家的檢視,多數人願意負擔的代價,就是我們獲得電力來源的選擇,這也是選舉政見或者公民投票主要的目的。少數人的角色就是持續監督多數人的選擇,有無顧慮不周全處。

蘇俊賓也提到,10年前大家對綠能的期待在認真大規模執行後,社會大衆近距離體會綠能的成本和代價,不再有浪漫的夢想,這些都是10年前沒有的寶貴經驗。而十多年前,大家對於核能的疑慮,在看到許多國家現在的選擇後,有比較多人願意再一次看待覈能在臺灣未來就可能性。

蘇俊賓認爲,選擇沒有誰對誰錯,如果可以選擇不要核電,其他發電也沒有代價和爭議,誰不要?如果可以選擇完全不要火力發電,電力無虞、環境無風險,誰不要?這麼大量的光電板,這麼高的躉售費率,要不是核電要歸零,火力發電比例又太高,誰要光電板?如果不是天然安全存量、氮氧化物排放又過高的問題,爲何不要全部天然氣發電?

蘇俊賓說,認清檯灣的現況,我們的條件就是這樣,真的別無選擇,很有可能我們爲了穩定的能源和國家安全,我們得「都要」,只是該討論的是,要的比例是多少?代價是多少?各種發電的模式和監督的指標是什麼?

蘇俊賓最後說,肥皂劇登臺了、肥皂劇被戳破了,吸引了好多人的目光和茶餘飯後的笑聲,但接下來真正的思考跟選擇,其實需要更多的專業討論和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