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紅」食安風暴人心惶惶 監院糾正食藥署有失把關

監察院。圖/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蘇丹紅」事件鬧得人心惶惶,後續情況也引發關注,監察委員田秋堇及蔡崇義調查發現,民國111至113年2月間,6家食品業者自境外輸入28批、共28萬公斤含蘇丹色素的辣椒粉,不但業者自主管理有缺失,就連食藥署也沒做好把關責任,因此通過糾正。

監察院說明,雲林縣府在去年1月接獲民衆舉報,濟○公司的紅辣椒粉、黑胡椒顆粒含工業用蘇丹紅,經追查源頭系新北市保○公司自中國進口的紅辣椒原料含有蘇丹色素,且濟○公司等多家下游業者已將該等原料用於調味料、豬肉乾等食品中,並於各賣場通路販售。

監察委員田秋堇及蔡崇義調查發現,這次事件源頭從民國111至113年2月間,共6家食品輸入業者自境外進口28批、共28萬多公斤含蘇丹色素辣椒粉所造成,負責邊境把關的食藥署直至去年1月民衆檢舉並追查,才發現影響層面廣大,下架及封存辣椒粉及相關產品逾70萬公斤。

監察院表示,2位監委至今年4月9日調卷、諮詢、約詢相關人士完畢,經綜析後發現,食藥署在民國112年前,陸續接獲香港、新加坡等關於食品添加蘇丹色素之國際警訊,雖有因應,但仍未能有效阻斷該案相關業者違法輸入摻有蘇丹色素之辣椒粉。

兩位監委指出,該案28批含蘇丹色素之辣椒粉原料均未於邊境攔截,其中24批未抽中,經書面審查即輸入;另3批雖抽中須檢驗,但僅檢驗農藥殘留或重金屬,並未檢驗蘇丹色素;1批雖有抽中查驗蘇丹色素,但檢驗結果低於定量極限,致28批辣椒粉均取得食藥署輸入許可通知。

兩位監委表示,種種情況顯見食藥署邊境風險核判及相關查驗措施猶有不足,他們要求食藥署及商發署應確實暢通橫向聯繫管道,並落實商工登記公示資料的警示註記。監察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於民國114年6月18日通過兩位監察委員提案,糾正食藥署。

兩位監委補充,業者「自主管理」也有缺失,並未業者將「蘇丹色素」納爲辣椒(粉)的風險檢驗項目,而食藥署並無查覈機制。另外,業者竟於「食品追溯追蹤系統」登載不實下游業者資訊,但主管機關僅行政罰鍰,並未依「刑法」僞造文書罪責移送檢調偵辦,嚇阻力道有限。

蘇丹紅事件讓民衆聞辣椒粉色變,圖爲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