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比賽票根換購房補貼,背後的經濟賬怎麼算?
最近,火遍全網的“蘇超”賽場上激戰正酣,場外一則消息同樣引起熱議。近期無錫濱湖區宣佈,持有“蘇超”比賽票根,最高能換5萬元購房補貼。這背後蘊含着怎樣的經濟考量?今天小夏就來扒一扒,這場讓球迷狂喜、房企撓頭、其他省份抄作業都抄不明白的足球經濟好戲。
最近無錫湖濱區發文鼓勵,從7月8日到10月底,去當地買新房的蘇超球員或球迷,憑球票能領購房補貼。房企自願掏腰包,售樓處驗票根,一套房最多省5萬元。小夏覺得,本次無錫把房地產和“蘇超”結合起來的舉措不僅創新還很吸引眼球。
這波操作把“體育搭臺,房產唱戲”玩出了新高度。要知道現在房企的日子堪比走鋼絲,去庫存、促銷售成爲不少地方的重要任務。無錫這招相當於藉助“蘇超”的高人氣,挖掘潛在購房需求。並且還是房企自願參與,球迷實實在在省錢,政府還不用掏一分錢,堪稱三方共贏。
要知道,今年小夏一直在追的“蘇超”可是賺足了流量。從參賽人員來看,13支隊伍516名球員裡,有一大半是業餘愛好者,其中學生軍佔了近三成。可別小看這些非專業選手,南京對蘇州那場比賽,愣是塞進了6萬人到南京奧體中心,創造了中國業餘球賽的觀賽紀錄,堪稱中國版的“業餘世界盃”。(新京報,2025.7.10)
自今年5月啓動以來,“蘇超”這股足球熱直接點燃了當地消費引擎。
以南京和蘇州“江蘇一哥”之爭爲例,7月5日,南京66個直播觀賽“第二現場”吸引25.4萬人次,拉動總客流142.5萬人次,帶動商品銷售額3.4億元,周邊住宿餐飲營業額增長33.2%。有火鍋店老闆算賬“平時週五晚上翻檯兩次,比賽日能翻五次”。
小夏發現,全省各地更是把“賽事+消費”玩出花來。蘇州觀前街搞起了“邊看球邊吃松鼠桂魚”套餐,無錫南長街推出“進球免單”活動,連老字號都放下身段,周莊的襪底酥包裝印上了球員卡通像,夫子廟的鴨血粉絲湯搞起“猜比分送滷蛋”。美團數據顯示,賽事期間江蘇餐飲零售消費暴漲15%-25%。今年“必吃榜”江蘇省上榜商戶數達304家,爲全國上榜餐廳數量排名第二的省份。(2025.7.8,國際商報)
最絕的是文旅行業的“躺贏”姿勢。江蘇趁熱打鐵推出“蘇超夜經濟地圖”,球迷白天看球晚上逛吃,景區預訂量直接飆升305%。融入江蘇地域文化熱梗的周邊商品也在電商平臺熱銷,比如“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熱梗T恤、“叫南哥”帆布袋等,賽事衍生品銷售額突破千萬元。(澎湃新聞,2025.7.9)
“蘇超”的成功讓不少省份看到體育賽事帶動經濟的潛力,試圖借鑑複製,但面臨諸多阻礙。
在小夏看來,首先江蘇經濟發達,省內13個地級市各有所長且都家底殷實,全國很難再找到其它類似的省份。其次江蘇交通網絡簡直是爲觀賽量身定做。早上在徐州喝辣湯,中午到南京看球,晚上去蘇州聽評彈,全程高鐵無縫銜接。最關鍵的是足球土壤肥沃得能種出參天大樹。每個市都有像樣的體育中心,足球特色學校比比皆是。
地域文化的“相愛相殺”更是神助攻。南京和蘇州爭當“江蘇一哥”,常州跟無錫比誰的球迷更瘋狂,連泰州和揚州都能爲“誰的早茶更配看球”吵上熱搜。這種良性競爭讓賽事充滿戲劇張力。而其它省份城市間文化特色不夠鮮明,缺乏這種地域文化的差異化競爭,難以藉助賽事激發球迷熱情。(新華社,2025.7.10)
在小夏看來,“蘇超”的成功實踐,給全國“體育+文旅”融合發展開了個好頭,活脫脫一個行走的“成功案例說明書”。你想啊,現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可不就得找點精神追求?體育賽事和文旅產業湊一塊了,可以說是完美踩在了風口上。體育賽事有着強大的吸引力,能吸引大量遊客和觀衆,帶動當地消費,提升城市知名度,促進文旅產業長期發展。
“蘇超”雖然其模式難以簡單複製,但裡頭藏着的發展思路和實戰經驗,那可是實打實的“乾貨”,值得好好研究。相信在未來“體育+文旅”模式將爲更多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創造更多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
風險提示
以上不構成證券推薦。本資料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爲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內容不構成個股推薦。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並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