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澳規模5.8地震後16.6秒國家級警報、臺北也收到 氣象署:因中深層地震
地震報告。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今天上午9時53分,在宜蘭縣蘇澳鎮(宜蘭縣政府南南東方15.5公里)發生芮氏規模5.8地震,地震深度72.4公里;宜蘭縣、花蓮縣最大震度4級,多達19縣市有感。中央氣象署針對臺北市、宜蘭縣發佈災防告警訊息。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算是中深層的地震,這個地震因爲深度比較深,所以對地表影響比較小一點,造成宜蘭武塔、花蓮太魯閣4級震度,北部地區平均有3級震動的情況。
地震發生在宜蘭蘇澳陸上,吳健富表示,這個地震成因,基本上就是板塊活動造成的影響,臺灣東部的菲律賓海板塊往北隱沒下去到歐亞大戶板塊的下緣,所以造成北邊地震深度從淺到深都有。這個地震主要發生在沖繩海槽西側的位置。
吳健富表示,因爲震源深度是中深層地震,對地表影響都是平均震度的表現。4級震度位置算是滿侷限的區域,大部分區域3級或2級影響,大部分民衆都有感覺到地震的發生。
吳健富表示,因爲這個地震達到國家級警報發佈的標準,預估規模有5.0,部分地區針對預估4級區域發佈國家級警報。氣象署在地震發生16.6秒發佈警報,爲什麼時間比較長,因爲這個地震的深度比較深,從震源傳上來大概有10幾秒,地表收到之後纔會啓動、計算規模和預估位置。
之所以針對臺北市和宜蘭發佈國家級警報,吳健富表示,臺北是盆地效應,所以場址效應加乘,臺北站達到宜蘭下限,大約4級的程度。
吳健富表示,這是一個獨立的事件,0403地震的震央靠近外海、比較南邊,深度和位置來判斷,今天地震是獨立的地震事件。而0403地震的餘震表現已經趨近於背景平均值,0403餘震已經恢復到平常狀態,所以不會再特別提到地震是否屬於0403餘震。
他表示,這個地震半徑15公里從1973年起的歷史資料,附近發生滿多規模5.5地震,有2076筆。今天地震是比較深層的地震。板塊隱沒在這邊會分兩層,一個比較淺,一個比較深的部分。
「昨天的與那國島地震也是獨立事件」。吳健富表示,昨晚11時26分在東部外海發生規模5.9地震,靠近與那國島北邊位置,這個地震對臺灣觀測網是網外的地震,因爲臺灣觀測網的測站都在陸地上,去測比較外海部分相對比較沒那麼精準,國外測得深度100多公里,臺灣卻是測得15.3公里,因爲網外精準上礙於臺灣沒有測站,這是速報處理,之後氣象署會再人工調校。
吳健富表示,從昨天深夜地震和今天上午地震,臺灣地區規模5到6地震其實相當多,去年有148個,前年有32個,平均一年45個。這是數學上的平均,並非每年都這麼多,但可以參考每年會有45個規模5至6的地震,至於發佈地震報告一年有144個。
吳健富說,臺灣屬於板塊碰撞很活躍的地區,平時就應該做好相關的防震準備,避免地震來襲時遭重物或沒固定好的東西砸傷或損失。
臺灣地震活動統計。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臺灣板塊構造。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歷史地震分佈。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震度分佈。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國家級警報。圖/中央氣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