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帕瓦前董事長涉嫌職務侵佔被立案偵查

中經記者 陳家運 北京報道

8月3日晚間,ST帕瓦(688184.SH)公告披露,其於2025年8月1日收到公安機關出具的《立案決定書》,公司共同實際控制人之一、董事張寶因涉嫌職務侵佔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此前,張寶在擔任ST帕瓦董事長期間曾被披露存在佔用公司資金的情況。

對於上述立案事宜,ST帕瓦證券辦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回應稱:“目前掌握的信息與公告內容一致,具體情況尚不清楚。若有最新進展,公司將通過公告及時披露。”該人士表示,“公司目前經營正常,相關管理人員均正常履職。”

資金佔用

今年5月22日,ST帕瓦曾發佈公告稱,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寶因個人身體原因辭去職務,並不再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不過,張寶的辭職自2025年5月21日起生效後,其仍繼續擔任公司董事及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

實際上,張寶與ST帕瓦之間的問題早有端倪。7月13日,ST帕瓦在回覆上交所問詢函中透露,根據張寶6月出具的《資金佔用情況說明》,張寶通過供應商佔用公司資金1.4億元,佔用銷售貨款4991.88萬元,合計佔用公司資金本金1.91億元。按照公司對供應商年度支付金額分攤,其中2022年度佔用7403.2萬元,2023年度佔用8538.62萬元,2024年度佔用3192.07萬元,按同期LPR利率計算,資金佔用利息1291.25萬元,上述佔用資金本金及利息合計2.04億元。

ST帕瓦稱,上述情形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工程投資、銷售、採購業務等相關內控關鍵節點存在重大缺陷,公司已將相關項計入其他應收款覈算。張寶承諾將於2025年9月30日前歸還全部資金佔用款。

7月25日,ST帕瓦公告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已收到張寶歸還的佔用款項3000萬元,公司將持續督促歸還本金及利息。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公司A股股票於2025年7月28日起被疊加實施其他風險警示。上述佔用資金主要用於其本人消費、投資、存於本人或本人指定賬戶,或現金存於其本人處,最終流向張寶。

不僅如此,今年3月25日,浙江證監局向張寶、ST帕瓦及其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袁建軍、時任董事會秘書徐琥下發《關於對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人員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指出其在信息披露領域存在虛增營業收入、少提存貨跌價準備、虛增在建工程、印章使用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導致2023年年報及2024年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信息披露不準確。

今年4月29日,ST帕瓦公告稱,因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2024年度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相關規定,公司A股股票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在董事會關於爭取撤銷風險警示的意見及主要措施中,ST帕瓦方面提到,經自查,公司經營管理層存在經營管理不善問題,導致公司與供應商交易價格不公允的情形,累計向部分供應商多付工程及設備款1.8億元。張寶出具承諾,將對上述金額進行追討,同時對上述1.8億元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業績“變臉”

ST帕瓦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核心產品爲三元前驅體。

2020—2022年,ST帕瓦處於上市前的快速發展階段。彼時,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興起,三元鋰電池需求旺盛,ST帕瓦乘上行業發展的東風,利潤實現大幅增長。2022年9月9日,ST帕瓦成功登陸科創板。上市首年,ST帕瓦延續良好發展態勢,營收與歸母淨利潤實現雙增。

根據ST帕瓦2022年年報,其實現營收16.56億元,同比增長91.2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6億元,同比增長74.52%;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45.65%。

然而好景不長,2023年ST帕瓦業績急轉直下。

ST帕瓦於2024年2月發佈的2023年業績快報顯示,其在2023年實現營收12.84億元,歸母淨利潤1912.09萬元;而同年4月發佈的2023年年報則顯示,其營收爲11.72億元,歸母淨利潤爲-9737萬元。對此,ST帕瓦方面解釋稱,隨着年報編制深入,發現業務活動會計處理與前期快報存在差異,基於謹慎性原則補充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所致。而2024年年報顯示,ST帕瓦2023年調整後的歸母淨利潤爲-2.48億元。

2024年,ST帕瓦未能扭轉業績頹勢,歸母淨利潤虧損7.32億元。ST帕瓦方面表示,行業供需失衡,市場競爭激烈,帶動加工費水平下行,疊加磷酸鐵鋰進一步擠佔市場份額,三元板塊顯著承壓。根據EVTank統計數據,2024年,國內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爲64.3萬噸,同比下滑3.2%,增速明顯低於終端需求的增速。

2025年一季度,ST帕瓦主營收入降至8001萬元,同比下滑72.59%;歸母淨利潤虧損5600.87萬元,儘管同比上升46.01%,但仍處於虧損狀態。面對業績困境,ST帕瓦提出關停低效產線、壓縮管理費用、盤活存量資產等措施,明確將2025年扭虧作爲首要目標。

(編輯:董曙光 審覈:吳可仲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