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威生物董事長涉嫌短線交易被立案調查
本報記者 陳婷 趙毅 深圳報道
5月12日,科創板未盈利上市醫藥企業邁威生物(688062.SH)股價低開,盤中跌超16%,截至當日收盤,報17.8元/股,跌幅10.96%。
消息面上,5月9日晚間,邁威生物公告收到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大濤的通知,其於近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短線交易,中國證監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決定對其立案。
截至2025年3月31日,劉大濤對邁威生物的持股比例爲3.78%,爲公司第三大股東。
邁威生物方面表示,上述事項是對劉大濤個人的調查,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立案調查期間,劉大濤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開展調查工作。
5月12日,邁威生物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公司目前經營一切正常,暫不受劉大濤被立案調查一事影響,劉大濤本人職務亦未由其他人代爲履行。同時,公司尚未獲悉上述事項的進一步細節情況,如有,將及時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邁威生物向港交所遞交H股發行並上市的申請,衝擊“A+H”兩地上市。公司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稱,公司港股IPO進程未受劉大濤被立案調查事項影響,目前在正常推進中。
邁威生物主要從事創新藥和生物類似藥的研發、生產及銷售,2022年1月於科創板上市,發行價格爲34.8元/股,IPO募資淨額約33億元,公司當年首個產品獲批上市,至今已有三個產品商業化,但仍未實現盈利。2024年年底,邁威生物籌劃赴港上市,其在公告中表示,發行H股並上市是爲滿足公司經營發展的資金需求,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提升公司國際化水平。
年報顯示,2024年,邁威生物營收約2億元,同比增長56.28%,主要來自藥品銷售收入1.45億元和技術服務收入5502.98萬元;淨利潤約-10.44億元,扣非淨利潤約-10.7億元,虧損的原因主要是公司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新藥研發管線持續推進,多個創新藥物處於關鍵試驗研究階段,整體研發投入保持較高水平,以及隨着商業化進一步拓展增加,營業成本及銷售費用相應增加。
邁威生物的主要產品爲抗體、ADC藥物和重組蛋白、小分子化學藥等藥物,2022年—2024年期間,公司每年各有一款產品上市,分別爲阿達木單抗注射液(商品名:君邁康)以及兩款地舒單抗注射液產品邁利舒、邁衛健。邁威生物方面透露,公司另有一個創新藥於2023年12月申請上市許可並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有望在2025年獲批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邁威生物在2024年年報中表示,公司存在虧損金額持續擴大的風險。“公司未來銷售收入的產生主要取決於公司產品市場推廣力度、醫生及患者對公司產品的接受程度等因素,因此可能無法按計劃增長,產品商業化進度可能低於預期。另外,公司爲保持核心競爭力,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新產品開發投入,導致相關成本及費用持續增長。公司成本及費用的增長金額可能會大於銷售收入的增長金額,導致營業利潤大幅下滑或淨利潤大幅下滑。”
2025年一季度,邁威生物營收約4478.85萬元,同比下降33.7%,虧損約2.92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約-2.17億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邁威生物持有貨幣資金約11.2億元,較今年年初減少約7200萬元。
(編輯:曹學平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